一、年彩电市场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彩电产能占到全球市场的70%,数据显示-年间国内彩电产量基本上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年在新冠肺炎给国内外市场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背景下全国彩电产量却逆势上涨,实现产量万台,同比增长3.3%。近年来一些其他科技企业如小米、华为、VIVO等都在进军彩电市场,主打智能家电的小米在短短三年内就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彩电产品渐渐地被边缘化,慢慢地沦为家庭装修的摆设,整个彩电行业面临市场基本盘逐渐消解的风险。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我国彩电保有量达到高水平的情况下,彩电市场产销均有下滑,经历了多年的连续、快速增长之后,我国彩电市场也已逐步进入调整期。从销售情况来看年以后彩电行业在国内整体的销售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年我国彩电市场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降11.7%,连续三年持续下降;而零售量为万台,同比下降9.1%。近年来彩电市场的整体表现不佳,主要面临新增需求疲软、换新需求减少、手机平板等小屏内容生态繁盛分流用户时间、消费群体年轻化等困境。彩电市场已经从满足刚需的功能性消费转向满足改善型、享乐型需求的品质性消费。而人工智能、全能屏,7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电视以及OLED、8K超高清等是未来彩电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彩电发展的大屏化趋势
彩电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大尺寸化,目前55寸屏幕依然是彩电市场主流的屏幕尺寸,年55寸电视约占全部彩电市场销售量的29.5%,但是随着显示面板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彩电价格相对下降,大屏幕电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年60寸、65寸、70寸、75寸电视的销售量同比分别上升1.4%、2.8%、1.2%、2.1%,而32寸、40寸、50寸、55寸等中小型尺寸屏幕电视销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彩电上游面板产能加大以及渠道和品牌的共同推动下,消费者的大尺寸需求会进一步释放,尤其是从2K到4K的普及让行业认识到,消费者对于电视的需求永远从观影的角度出来,高清晰、丰富的色彩、更大屏幕的电视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员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彩电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年彩电行业开始逐步摆脱价格战给厂商带来的压力。在年以后彩电市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销售额下跌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彩电市场需求规模增长乏力,品牌竞争加剧后后各大厂商之间的价格战。由于显示面板价格在年中进入上升周期,多数彩电生产商的成本有所提高,进而带动了彩电价格进入上升期。年9月开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平均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当下技术创新与普及的速度正在加快,新技术交叉催生AIoT发展空间,让人工智能电视作为入口价值显现,大屏电视开始大量进入消费级市场,新技术的进步将有效拉动彩电置换需求,将给彩电行业带来二次增长点。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
而目前彩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总体处在较为激烈的寡头竞争状态,在8K产品全面铺开以前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在部分价格段较高。我国虽然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人口结构复杂,收入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多样导致中国彩电市场高端消费和低端消费共存、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共存、新品牌与传统品牌共存、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共存。现阶段彩电市场已经逐步完成从线下渠道向线上渠道的转型,年彩电市场的线上渠道比重高达64.1%,线下渠道比重为35.9%。目前彩电行业第一梯队的品牌包括小米、创维、海信,第二梯队是海尔和TCL,而传统彩电生产商长虹与康佳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彩电出口情况
除了内销以外,出口市场同样也是国内彩电行业的重要市场,年三季度以来,全球多国疫情二次爆发,多产业停工停产。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当,有效弥补了全球因疫情造成的供给缺口,并在短期内替代了他国出口份额,促使相当数量的海外需求向中国转移。年我国液晶电视出口量达到万台,其中非洲国家由于人均电视保有量较低,是我国重要的彩电出口市场。在海外生产供给受到疫情大幅冲击下,中国家电全产业品类、完整供应链可形成闭环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保障自身生产优势。针对海外出口,国内完整上游优势使输出更具保障。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