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探寻文旅发展新模式,推广文化旅游产品,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了“遇见你,香洲”系列活动。手信征集便是其中活动之一,旨在挑选出最能代表香洲特色的手信产品。经过一个多月的征集和评比,“香洲十大手信”诞生,让我们一起了解手信产品背后的故事…
香洲十大手信第四期
众所周知
糖是甜的,盐是咸的
青苹果带有酸涩,百香果弥散着芳香
但你尝过“风”的味道吗
……
古时候由于保鲜条件有限
人们常常将河海鲜等风干以便保存
食物经过脱水不仅能够抑制细菌滋生
同时能促进酶的作用
使风味分子之间互相反应
产生出与鲜货截然不同的“风”的味道
这次我们就走进
香洲十大手信之一的
湾仔“蘭”海味干货
品尝这“大自然巧手制作”的味道
滥觞于渔港时期的“蘭”海味干货
当提起那鲜花盛开的地方,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湾仔,这里土壤肥沃、地理位置独特,与澳门仅一水相隔,所以这里盛产的鲜花一度畅销对岸,但湾仔还有一张令人所不能忽略的名片,那便是它的渔业。湾仔临河面海、渔业资源丰富,勤劳的湾仔人民靠水吃水,逐渐就形成了规模渔业,湾仔渔港还曾是省的二级渔港,而今天香洲十大手信之一的“蘭”海味干货正是滥觞于此。
当年的湾仔渔港景象
湾仔的海味中心是现在旅客们必到的“打卡点”,但在“蘭”海味品牌主理人温先生心中,这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海味中心这一带以前是避风塘来的,父母那一辈的渔民遇到风暴天或者是休渔期,就会驾船回来这里停靠,闲暇之时大家便开始将渔货制作成海味干货”,温先生回忆道,由于湾仔邻近港澳、交通条件突出,当时不少人都经这里回乡探亲,而捎点海味干货作为手信带回去,逐渐就成了大家回乡的惯例。
左图:湾仔避风塘一角
右图:湾仔水产码头,对岸是澳门
时代赋于湾仔人聪慧,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湾仔的海味市场愈发成熟、火热,海味干货从推着平板车兜售,到挂上了固定的铁皮棚门面,再到今天走进了宽敞整洁的海味中心。悠悠岁月中,海味商品的变化仿佛就是湾仔渔民创业的一个小小缩影,它如一条奋斗史的线索,延绵在湾仔独有的渔民文化之中。
20世纪80年代初湾仔水产码头曾大量翻晒海味干货
新一代湾仔人的“二次创业”
时间走进新时代,随着珠海香洲的日益发展,本地的就业环境今非昔比,湾仔渔民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一定非得在波涛里讨生活了,因此不少人从甲板踏上了土地,从土地上住到了高楼里。千帆已成往事,沧海变成桑田,但湾仔渔民那股扬帆出海的闯劲和干劲从未改变,它们如同基因一样,在湾仔渔民的血液里世代流淌。
今天的湾仔海味中心
品牌主理人温先生家里的长辈便是湾仔渔民,他自小在长辈们讲述的海洋渔家故事中成长,“我刚毕业时是做餐饮行业的,工作那段时间我逐渐发现了海味干货的市场前景,加上小时候记忆里很多人来湾仔买海味,于是就萌发了要将湾仔海味做成手信的想法”,海味干货品牌“蘭”因此应运而生。温先生解释,品牌名“蘭”取自于长辈的名字,希望能够借此铭记、传承上一辈人艰苦奋斗的闯劲、干劲,同时也象征着新一代的湾仔人从老一辈手中接过一面旗,在新的环境下二次创业、继续奋斗。
品质上乘的虾米、花胶
“蘭”海味干货为你严选优质产品
虽然“蘭”海味干货这个品牌稍显年轻,但在它背后却经历了从小推车兜售到走进海味中心的过程,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海参的胶质口感如何、虾米的肉质是否结实、鲍鱼的色泽是否算得上是上品……“蘭”品牌内核里凝结的是老一辈渔民对海味干货品质的独到认识和甄选经验,这也成了这个年轻品牌的优良基因,那便是以独到匠心严选产品,使得每一份手信都有品质上乘的保证。
品类众多的“蘭”海味干货
作为一个年轻品牌,“蘭”自然也有它富于活力的一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而发源于湾仔渔港时期手信礼品的“蘭”海味,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品牌主理人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巧花心思,融入了不少特色元素,且用于不同场合的礼品也会进行相应风格设计;销售渠道方面,“蘭”海味干货已不滞步于档口销售等传统的经营方式,它更是借力于互联网等新兴的各方渠道,推动产品销售走向更宽、更广的市场;另外,除了不断巩固海味干货的餐饮市场,“蘭”品牌还瞄准了零食市场,已开发出鱿鱼丝、烘烤鳗鱼等零食消费品,一经推出就备受年轻人青睐。
“蘭”海味干货
“蘭”海味干货购买地址
香洲区湾仔街道佳兆业水岸华都上沙路16号商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