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类型 >> 正文 >> 正文

探访防疫前线27隔离点的柔情与硬核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3/3/2

在纽宾凯酒店隔离点,一个瘦削的身影带着几名年轻人送餐、消杀、清运垃圾、修门锁甚至修电梯。他就是工发投集团鑫中和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伍友,他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在隔离点工作了20余天。

在这里,李伍友见证了隔离人员在特殊时期的喜怒哀乐,也参与了不少家庭的悲欢离合。他觉得,用对待自己父母与子女一样的心情,陪大家渡过这个难关,再苦再累的日子也会变得不那么难过了。

柔软的心:“如果她是我的母亲……”

送餐工作看似简单,开展起来并不顺利。

起初,李伍友带着刘迎军、陈华两人负责送6层楼共一百来间客房的早餐,花了一个多小时,耗时长、效率低。

李伍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改变送餐模式,每人负责两层楼,借来一个平板车推到各个房间,这样,他们仅花二十多分钟就完成中餐派送任务。

隔离点指挥部制定了规范送餐程序:放好餐盒、敲三下门、说一声“送餐”,然后让病人自己开门取,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李伍友觉得这样的送餐方式太冰冷了,隔离的人身心都比较脆弱,这样更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建议,大家都在敲门后跟里面多说几句话:“开饭啦!今天有炒肉和鸡蛋……”

李伍友说,房间里的人听到这些,就像家里人之间的对话,感觉会温情一些。

在这里工作以来,他时常看到生病的人自责懊悔流泪,他都会尽量安慰几句。

1

有一天,在为一批新病人办入住手续时,看见上了年纪的婆婆抱着一床棉被,李伍友马上上前接过她手中的被子送她去房间。

他说,这种需要子女陪伴的时候,老人孤身一人会感到很悲凉,看到她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竭尽所能地帮她做一点事情。

2

有时候,房间里的人觉得很闷,会走到门口找他们询问和寒暄,李伍友从不拒绝,总是多聊上几句,尽力帮忙解决他们的困难。

“虽然每次的交流都很简短,但和他们交流后,心里感到特别踏实,我觉得他们心里也会舒畅一些。”

3

金银湖街有一家三代四口人都住在纽宾凯隔离点,一个7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他的父母、奶奶。

15日夜里,因医院,男孩和奶奶要继续住在这里观察,小男孩眼睛含着泪水,不愿意和爸妈分开。之后的几天,李伍友特意多到孩子房间去几次,和奶奶聊一会儿天,陪孩子玩一会儿,细心地当起了心理疏导员。

“硬核”的活:消杀房间,修理电梯

每当有人转院,房间一空出来就要第一时间消毒,这是一项又累又危险的工作。为了节省防护服,李伍友一个人承担上下一百多间房间和污染区公共区域的消杀工作。

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消杀,他觉得用夹子太慢,就直接用戴着手套的手将垃圾捡起来装袋。每清理完一层的垃圾,54岁的他背起40多斤的喷雾器穿梭对各个房间进行消杀,坚持中途不喝水不上厕所,沉重的喷雾器将他瘦弱的肩膀勒出了深深的印痕。

2月8日,隔离点要转医院,有一部分病人已经上车了,还有一部分人在电梯里,在过道里等待的病人也开始排队了,在这个节骨眼上,电梯却出了故障。这是一部病人专用电梯,也是污染区唯一的一部电梯。

看到那么多病人在等待,如果等修理人员赶过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他打电话给电梯厂家,描述了故障情形,对方分析后遥控指挥,让他更换了一个按键模块,20分钟不到,就将电梯修好了,病人转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李伍友的行动也影响了一群年轻人。

公司新入职的员工张梓梁说:“我本来挺害怕的,但李书记在前面给我们做示范,我也没那么怕了。”

来源-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李红朝胡佳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