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柏微谈(总第55篇)安全系列谈之55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不论是发生事故,还是防止事故,无不验证“安危一闪念”“祸福一刹那”,无不在“下意识”行为的“一瞬间”。
“安全来于良好的作业习惯,事故缘自于麻痹大意。”培养和练就安全标准化作业“下意识”习惯,不仅对行车运输企业非常重要,对生产经营企业也十分必要。只有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保持“下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增强防控事故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绳索常在细处断,事故多自粗心来。”我在组织开展亲历安全“险事悬事”征文活动座谈中,许多同志围绕“下意识”习惯,联系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一名同志介绍说有两件事印象极其深刻。一个是他们车间自制了两套车体转向架,用来将拆解的大修车的车体运输到喷漆库进行喷漆,由于转向架没有明确标明前后顺序及方向,在一次运输过程中,由于安装转向架时方向装反,差点发生车体脱轨的事故,还好由于发现及时,一个“下意识”习惯动作,把车停了下来。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还是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了考核,有人“罚的心痛”。另一件事是为方便将机械作业车的基础制动构件、阀件等零件运往喷漆库进行喷漆作业,又自制了一台平板轨道车用于运输任务,但是平板车四周并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在一次运输中差点发生零部件从平板车上掉落的险事,同样也是发现及时,并以良好的“下意识”习惯性操作,为险为夷,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人伤物损”重大险情。此外,还有一名负责广告换刊作业的女同志讲述说,有一次,她带领员工对车站地下通道的媒体灯箱进行换刊,突然媒体灯箱盖板下部翘起,构成了一个严重安全隐患。大家根据过去的经验,借助工具把盖板往上顶,无奈盖板还是合不上,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依然无济于事,多人几经处理未果。当天零下几十度,她们在寒冷的地下通道足足守卫了1个半小时,尽管手冻得已经没有知觉,嘴唇冷得直哆嗦,僵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是她头一次体会到极寒也能让人瞬间变成哑巴的奇妙经历。虽然候车室就在眼前,但愣是放心不下,不敢到候车室取暖,怕盖板翘起伤害过往的旅客。最后,实在不得已,求助了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赶到后,对灯箱盖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仔细地进行了查验,便拿过一个小板手,精准插入盖板的一处小缝隙,紧接着几个“下意识”式的连惯动作,眨眼间翘起的盖板落入框中,可谓严丝无缝、浑然一体。人们夸赞他“下意识”动作为“巧夺天工”。
所谓的“下意识”,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指人或有意或无意的一种习惯动作、行为趋向。人们生产经营活动或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脑子没想那么多,但行为却无意识地跟着做了,这是长期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的一种习惯。很多时候,人们做一件事情,一个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或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一种自然而然的记忆。有了这种储存式的“记忆”,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持续地去做,即便有人告诉不用这么做了,但一时还是改不过之前形成的意识和习惯,或许会在无意间还是去做同样的动作。一定意义上说,安全也源于意识,意识决定习惯,习惯关乎行为。对于一种习惯来说,养成需要的是持续坚守,长期坚持“照行不误”,经年累月始终不渝,就能形成一种“下意识”习惯。
面对周而复始、万次反复的各种生产经营作业行为,一定要练就习惯性的标准化作业“下意识”意识和技能。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是一个长期养成和积累的过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常态,一种自觉行为,既要体现在思想闪念的那一少刻,又要践行在举手投足的那一少顷。由是,防范止之于始萌、隐患绝之于未形,可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