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季札视觉
木鱼
▲年代,锦江边向老外兜售银元的一位成都摊主。By刘陈平
谁也没有预料到,年有一波地摊的“行情”。
本文要说的四位巨商,赫赫大名,如今身家亿万,其共同点是过去都摆过地摊:“杨百万”杨义安;声名远播的“言行美好”刘氏四杰之刘永行;“会展之王”邓鸿;店员可以帮你去打听对面打架是因为啥子的海底捞老板张勇……
当年他们摆地摊的布,如今浑如一张大大的风吕敷,把我们都包起来了。
出摊对成都来说,不奇怪。
成都商风极盛。现在有人觉得“扬一益二”是对成都的赞扬,但唐朝人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就已忿忿不平,他觉得论经济繁荣,当时扬州还赶不上成都一半。
这个论点似乎诗人也同意,那边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边厢“窗含西岭门泊东吴”,每天都站在码头上噼里啪啦算FOB、CIF价。
蓉城商业积习顽强到什么程度?wen革中也未能“赶尽杀绝”。
殷明辉先生曾在《卖“夜光皮鞋”的年轻人》一文中,记述了wen革年间历久不衰的忠烈祠东街会府的早市。“交易在天亮之前夜幕仍浓时进行,临街摊贩多达数十,无街灯处手电照明,大都是旧衣服和翻新皮鞋,买卖兴隆。”
最奇妙的是,有的人专做“夜光皮鞋”生意。所谓“夜光”,指的是经过一系列翻新,将一双双残破不堪的皮鞋,处理得宛如童话中熠熠生辉的佳品;然后在朦胧夜光、浓郁雾气中相因卖,顾客很容易被“麻倒”。
我甚至觉得成都人有“夜光”情结,因为多年后这里出产的一款汽车,叫“夜明珠”。
这四位巨商的地摊岁月,我们从年长到年幼者一一说来。
▲一度热力四射的春熙路夜市。By刘陈平
有点年龄的成都人,都知道“杨百万”。
为了拉近和现在成都人的关系,这样说吧——你肯定见过“狮子楼”嘛?
不是武都头从楼上飞叉叉跳到街面上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是川菜狮子楼。
那还是杨百万家的产业,至今。而且现在还开去了纽约。
▲年。成都东风电影院门口的背篼串串。By刘陈平
年刘震在《处女地》杂志第一期发了一篇《杨百万》,这样描述当年的成都青年路:
成都市中心的青年路,是经营日用百货的个体户市场。在这里,多少顾客买到了自己喜爱的商品;多少待业青年找到了职业;多少个体户由穷变富,由小变大……
但“杨百万”不是青年,他是被时代耽误的商业老人。
“杨百万”本名杨义安,广汉三水镇人,青年路创业时期,已过花甲。
报告文学写到,年,“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与老伴刘淑琼蹬着一辆三轮车在青年路摆起了地摊。”
他的儿子杨祖伟回忆,父亲杨义安当时很激动对他说,“政策放宽了,可以做生意了。”
“儿子,我们有机会了。”
经商之于杨义安并非现学,年之前他就是商人。
他十几岁就到广汉县城德昌百货店当学徒,人很勤快,无论生意上的活计或老板的家务活都抢着干,而且经常琢磨如何把生意做红火。
他研究业务达到入迷的程度。有年冬天,为了了解一个穿着时髦的丝光袜的女顾客,知道她在哪里买的袜子,他不得不跟踪对方,在街上一脚踩空,跌进了粪凼,但终于得知那是上海产的“工”字牌,高兴得不得了,随即到成都为店里进了一批工字牌丝光袜,十分畅销。他却因此害了一场寒病,脸和手指、脚趾都脱皮、发白。
学徒期满,杨义安在亲戚资助下自己开了一家永昌百货店,后来又跑宝鸡、西安、郑州等地做行商,两头经营川内外的缺俏货,后来又兼做金银生意,到大时代变化时,生意已做得相当可以。
▲当年的汽配一条街,广告牌如林。By刘陈平
五十年代杨义安做过一家商行的经纪人,代理过新太隆百货商店的经理,还成为一个酒精厂的股东。一九五六年作为职员参加公私合营。一九五七年以后,他炼过铁、喂过猪,在东城区蔬菜公司的小店跑过运输,卖过饮食,当过锻工,最后在中新街汽配组退职。
在一个如此低的新起点背后,迥异于别人的是他几十年的练达。
开始,杨义安没敢存多大奢望,每天辛辛苦苦早出晚归,卖掉几件衣服回或小零碎,赚头仅够全家生活。
后来使他生意大翻梢的,是自产自销彩色尼龙蚊帐。
▲90年代,新华公园附近路上洗车的“新行业”。By刘陈平
当时彩色尼龙蚊帐还是个稀奇东西。此前几年,只有—些云南知青从缅甸边境捎回成都,但未普及。八十年代初,成都一些大商场开始经营,价格昂贵,仍得到消费者赏识。
杨义安—家敏锐地预见到彩色尼龙蚊帐即将成为新潮流行商品,便打起了自产自销的主意。
杨义安到人民商场、总府街等处看样式,买样品,又根据顾客意见,自己画图案、尺寸,叫老伴和女儿裁、缝,将蚊帐方顶改为圆顶,大受顾客欢迎,一床蚊帐能盈利十多元。有的顾客主动交订金,生怕买不到。
杨义安正待扩大经营,原料却卡了壳。正如看样品时被国营商店的营业员认出是青年路的“串串”而遭拒绝一样,百货公司批发部也因他是个体户不卖给他尼龙纱。杨义安跑遍成都,一无所获。
他正待去云南或下广州进尼龙纱,打听到邛崃县二轻局进口了一批日本尼龙纱,正愁销不出去,杨义安闻讯高兴得一夜没合眼。他第二天顾不上吃上饭就赶车奔去邛崃,好说歹说,签下分期运货、分期付款的合同,交了两千元押金,将那批价值二三十万元的尼龙纱全部吃了下来。杨义安卖一批蚊帐进一批货,进入良性循环,生意格夕红火。那批货让他足足自产自销了十四个月,营业额突破百万元,向银行存入26万元巨款,在青年路的新富中首屈一指。
年代,去银行存26万的成都人,而且是个人,不是单位——银行职员已经傻了吧。
▲年,春熙路上一家火锅城的广告艺术。放在当下,仍然是前卫的。By刘陈平
“杨百万”的大号传开了,称道者有之,眼红乃至嫉恨者亦有之。树大招风,流言不断。直到他在青年路上重新露面,给了疑虑者“定心汤圆”吃,青年路上摊贩立刻增多。
这里90后可能读不懂。这样说吧,当时其实还没有工商所,叫“打击投机倒把办”。
经商一度涉嫌违法啊,童子们。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中旬,“百万蚊帐商店”在青年路正式开张,这是青年路个体群体中的第一个金字招牌,“杨百万”的名声越传越响。
“杨百万”神话,对人们的影响、冲击比后来的亿万富翁还要大。
他给成都人思想、情绪、心理、观念的摇撼,无异于一场强烈地震,迅速强化(注:或说复原)了成都人的商业意识。
我们想说的是,看看狮子楼在年之后的变通和发展,你就知道一个商人如何在时代中变化。
当时几十道菜品,30元以上的只有三道菜,最便宜的素菜只要2元钱。“过去人均消费要至元,现在只需要50至60元。”
一度“狮子楼”也取了下来,变成“大同味”。
现在,狮子楼三个大字,又再度出现在二环那里。
杨百万走上青年路的年,刘永行也摆起了地摊。
当然,他比杨义安要年轻得多,当时只有32岁。
年恢复高考时,刘永行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他翻出教科书,挑灯夜战了两个月。没有想到,刘永行竟然一不小心考了新津县理科第一,进入成都师范数学系学习。
但是,出来工作之后,他仍然要面对现实的生活问题。
年,为了满足儿子“过年能够吃肉”的愿望,刘永行摆出了地摊——他的地摊不是卖东西,而是技术型的——专门修理电器。当时的电器,也就主要是收音机。
十几天就赚到了元。
那个年代块相当于普通公务员几个月的工资。
▲店面装修仍坚持营业的90年代成都商铺。By刘陈平
年8月,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陈育新),刘永好)召开家庭会议,一致决定辞职做生意。
兄弟们卖掉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等家当,凑了块之后准备大干一场,从养殖业开始。
在年底,孵出的小鸡、小鹌鹑共6万只,还有了11个客户,成绩喜人。
年的一天,资阳县的一个养殖专业户给他们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
这笔订单带来的不是好事,而是一场灾难。四兄弟借一大笔钱买种蛋,孵化2万只小鸡运送给对方,不久就收到消息,对方跑路了。后来才知道,2万只小鸡运输中就闷死了一半,另一半因为养殖场着火都被烧死了。
兄弟四人陷入了绝境。不过最终他们还是决定面对困难。大家决定将8万个鸡蛋搬到城里去卖,8万个鸡蛋四个人卖,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完成了。
年,刘氏兄弟在成都青石桥的批发总店每天能卖出约万个鹌鹑蛋。两年后,刘永好将10万只鹌鹑宰杀,进入猪饲料行业。
兄弟四人协力,先后养鹌鹑,卖饲料,楞把“希望”饲料做成销量全国第一。年,四人平分股权,分头发展,刘永行掌控东北地区,成立东方希望,并在山东投资建设10家饲料厂。
后来的故事,无需在这里多说了。
▲90年代,北门大桥,三轮车夫将模特搬进商铺。By刘陈平
杨百万一将功成,此后十年,成都掀起了三次全民经商热潮。
年至年,主题为“离职”。
邓鸿就在这一波大潮中宣告出山。
上文我们说过,此前经商还是“没有办法”的选择,经商对当事人是生计所迫。
而到年前后,一批新的经商者产生了。所谓新主要是指他们的背景和素质。他们或者错过了大学或不屑于读大学,都有职业,但职业大多非个人所愿。
他们热烈地拥抱这个可摆脱现职人身依附关系的机会。
出生军人家庭的邓鸿,年底已是正营级干部,此时领导正要提拔他,但他选择转业。身边的人对于他的选择都觉得不可思议。邓鸿后来曾说,“不喜欢束缚。”
转业后,邓鸿做过很多行当。小时候学过国画,他最初是以给人画路牌广告为生。
▲年邓鸿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