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3日,北京前门西站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朱德老总亲自率人在这里迎接一辆从青岛发往北京的列车。
这辆列车拉得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
其实,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碑基面积约平方米,分为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由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组成。
其中,最核心、最大的、也是最难运输的就是“碑心石”。
根据建筑设计,碑题石面长14.4米,上宽2.48米,下宽2.72米,厚度0.6米,正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字小楷字体碑文。
根据我国的传统,石碑应该是一块剖面的整石,如果尺寸较大,可以将碑座和碑帽用相应的石头拼接。
但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深远、非同儿戏,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永远牢记革命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精神。
所以,赋有深远意义的“碑心石”更应该是一块剖面的整石。
再结合施工经验,要想做出这么大的碑心石,就要找到一块厚度多达3米的石料毛坯。
如此算来,石料毛坯重达吨以上。
上哪里寻找这么大的碑心石?找到后又怎么运输?这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委员会犯了愁?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这块碑心石的来龙去脉和运输过程。
1.找:千里挑一,优中选优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碑心石,兴建委员会在全国进行征集,并派出专家不远千里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走遍了各大山脉,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分析和讨论,最终选定了青岛崂山的一块黄岗岩大石料。
这块石料采自崂山最西端浮山的大金顶上,石质均匀,石英含量较多,韵母较少,质地非常坚硬,而且,耐风化,颜色素雅;品相、质地最符合纪念碑的石材要求,说得形象点,这一带的黄岗岩有一种“永垂不朽”的品格。
石材找到了,具体选择哪一块开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毕竟,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件隆重而又庄重的事情。
所以,选择的毛坯石料绝对不能有裂痕,哪怕是再小、再细也不行。
这就要求专家们现场验证石料有没有裂纹。
一番讨论后,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水浇。
这是一个生活常识,因为有裂纹的地方会留下明显的水渍。
于是,在确定好毛坯石料开采的具体位置后,30多名经验丰富的石匠师傅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在预定位置周围凿出了一条深沟,在深沟里灌满水,然后,在毛坯石料上面反复浇水,以此来检查石料有没有裂纹。
就这样,石匠师傅们观察了六天六夜,不仅没有发现裂缝引起的水泡,而且,深沟里的水位也没有下降。
这就意味着这块石料可以使用。
对于现场的工匠师傅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让师傅们非常高兴。
就这样选好了开采位置,可是,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那就是如何开采的问题。
毕竟,在当时,没有电钻,也没有特种掘砌设备。
但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后者”,与革命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相比,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2.采:石匠师傅们一锤一锤地凿出一块多吨的碑心石
没有电钻,没有特种掘砌设备,那就采用放炮的方式吧。
可是,在当时,放大炮害怕把来之不易的石料炸出裂痕,只能放小炮,可是,放小炮又无法将石坯从岩壁上分离出来。
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决定用人工抡大锤的方式将石坯从岩壁中凿出来。
结合施工经验,石匠师傅们沿着石坯周围凿开了一个两米多的槽,再沿着石坯底部横向凿开很多楔子,然后,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起抡大锤,慢慢地凿开了。
就这样,在数百名石匠的努力下,凿出了一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多吨的碑心石,单采掘这项工程,就耗时3个多月的时间。
随后,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军队派出警卫班在现场守护,甚至,还派出海军和陆军部队驻扎在青岛浮山,全程保护这项重点工程。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采出了这块多吨重的毛坯石料,让人兴奋不已;可是,又一个难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怎么将这个庞然大物运送下山,在当时,山上没有可以行走的路面,想把这块多吨的巨石运到山下着实是一个难上加难的问题。
3.运:给巨石安上“轮子”,15公里的路程走了一个月
为了将这块石头安全地运送下山,青岛市特意成立了搬运委员会,并研究决定,将这项搬运任务交给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来做。
从浮山石料厂到青岛铁路专用线装车点,是整个运输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这段路程约15公里,崎岖不平,七高八低,别说是搬运巨石,就是行人也难以在这里步行。
碍于这种情况,本打算在这里铺一段临时铁路,可是,当时,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跟不上,所以,也就没有采用这种办法。
思考来,思考去,最终,大家决定靠人工运输。
别说用人力搬运这么重的巨石,就是搬运斤左右的石头,也非常费劲。
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为了减轻困难,施工人员只能对这块毛坯巨石进行“瘦身”。
第一次瘦身时,他们将石料上面削平,减轻质量,这次加工后,石料重量减为吨。
然后,施工人员将这块吨的毛坯巨石从开采地点运到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进行清洗,发现没有出现裂纹才放下心来。
接下来,又进行第二次瘦身,石匠师傅们将毛坯石料初步打造成纪念碑粗型,再一次减轻了石料的重量。
经过这一次加工,毛坯巨石的重量减到了吨。
瘦身之后,就开始运输了。
这时,一位叫张合符的老起重师傅提出了一个运输建议:滚杠。
也就是先铺上一段移动铁轨,上面铺上一层钢管,钢管上面垫上方木,再铺上钢板和木板,这就相当于给巨石安上了轮子。
在前进过程中,钢轨和钢管交替前移,巨石就可以缓缓前进了。
就是采用这种办法,这块巨大的毛坯石料才从浮山石料厂安全地运到青岛空军油库铁路专用线,全程15公里,运输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虽然有些缓慢,但是,每一公里都浸染了施工人员的血汗和智慧。
这就是劳动人民的勇气,也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采用这种方式,在短途中运输已实属了不起,可是,接下来,要将这块巨石从青岛运送到北京,谈何容易?
4.半路上的惊魂一幕,让施工人员紧张万分
年8月的一天,济南铁路管理局调度室的调度长袁遐庐接到一个“现在需要往北京运送一块花岗岩巨石,无法用现有车辆装运,特请求调配一辆吨的平板车。”
可是,济南铁路管理局只有载重40吨和60吨的车辆,根本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随即,他们向铁道部请求调入载重吨以上的平板车和特殊加固器材。
不过,当时条件有限,在我们国内,这种平板车还没有生产出来。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求助苏联。
苏联派出专家到济南和青岛实地考察后,决定从二战中待存的军用物资中查找是否有这种大型车辆。
幸运的是,经查找发现,他们确实有这种车辆,随后,苏联将空车借给了我们。
但是,借来的平板车最多也只能运90吨,而两次“瘦身”后的毛坯石料多达吨,这大大超出了额定载量。
为了能顺利运输这块石料,石匠师傅们又对它进行了一次“瘦身”,经过第三次加工,将这块石料减到了94吨,连同束车设备和垫木,共重吨。
就这样这辆专列从青岛出发,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胶济线上缓缓向济南驶去。
为了安全起见,在整个运输工程中,由警卫排全程护送,并由公安机关派专人随车监护,沿途各站站长亲自接车。
可是,尽管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在路上还是出了“意外”。
当专列到达德州时,需要更换车头。
司机一时紧张,挂车时将车厢撞出了十几米远。
看到这惊魂一幕后,众人的小心脏提到了嗓子眼上,他们担心千辛万苦运下来的毛坯石料经不起这一撞。
警卫排长赶快下令停止前进,随即,用水把石块浇了个透,看看有没有出现裂纹。
幸运的是,第二天一检查,光滑的石面上没有出现一丝水渍,这就证明这块石料毫发无损。
这个“小插曲”既让人紧张万分,又让人惊讶不已。
年10月13日,碑心石的毛坯石料安全地运送到北京,全程历时半个月的时间。
这一天,朱德老总亲自带队来到北京西站,迎接这块碑心石进京。
之后,工匠师傅们又采用同样的办法,将这块碑心石运送到了天安门广场。
当时,北京西站距离天安门广场不足千米的距离,工匠师傅们花了足足3天的时间才安全地运送到位。
据统计,为了运送这块碑心石,先后有名工人参与其中。
最后,在天安门广场,工匠师傅们对碑心石做了最后一次“瘦身”,加工后的石料长14.4米,宽2.72米,厚0.6米,重约60吨。
此后,青岛又分两批将块底座花岗岩石料运送到位,这些石材大小不同,大的如方桌,小的如板凳。
毋庸置疑,众多石材中,那块碑心石最为难运。
现如今,北京西站早已不存在,而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最后,补充一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向北,朝向天安门,碑心上雕刻着毛泽东亲笔书写的8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为了写好这8个字,毛泽东写了3幅交给工作人员,然后嘱咐他们要请专家们多提意见,确定哪一副可以用;也可以从这3幅字中挑出单个字重新编排;当然,如果写得不够好,还可以重写。
碑身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亲笔书写的碑文,共有个字,全部是小楷字体。
就是这一篇碑文,周恩来前前后后写了40多遍,最后,选择了一篇最好的。
运送碑心石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在坚硬的碑心石上刻上这些碑文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毛泽东的8个题字是在信纸上写的,每个字只有两寸大小,要把这些字雕刻在碑心石上,就要放大20倍,比如一个“永”字就有两米多高。
工作人员只能将两寸大小分的毛笔字投影到碑心石上,然后,用光影将字描下来。
考虑到碑心石又硬又脆,雕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裂纹。
所以,工作人员只得用胶皮覆盖在碑体上,雕刻的时候,再把胶皮挖下去,形成“阴文”轮廓。
然后,再用高压喷射矿砂往花岗岩上来回的“打”,就这样,才打出一个个边缘整齐的大字。
最后,又以紫铜为胎,采用我国传统的鎏金工艺,做成金字镶嵌进去,使其年不变色。
碑题和碑文共用黄金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