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车标 >> 正文 >> 正文

曹迎春在一起,向前走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3/9/21

十年间,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又上了新台阶,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装备公司也在这十年间组建并发展起来。它既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最年轻的企业,又是承担着中国铁路电气化装备发展历程的现代企业。

早在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电气化铁路开始建设。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中国铁路电气化64年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集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科研开发、工业制造、试验检测、工程监理、物贸物流、运营维管、房地产开发、投融资“十位一体”,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已经成为世界企业和世界品牌双强企业。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承担过的全国七成以上的电气化铁路、六成以上的高速铁路、44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和超过2.2万运营公里的铁路运营维管业务规模当中,装备研发、制造、租赁、维护的一体化发展,以自己的坚实脚步,闯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近日,本刊记者驱车石家庄,走访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装备公司党委书记曹迎春。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装备公司党委书记曹迎春

“装备公司成立于年5月,是集设备租赁、维修、新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为一体,国内最大(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铁路电气化施工轨行设备专业化公司。营业范围包括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电施工基坑开挖、支柱组立、设备安装、架线调整、实验检测以及车辆大修、专业器具研发等,具备服务年建成开通电气化铁路0条公里的能力。”曹迎春说。

组建七年,装备公司通过两次改革,把散在国内多地的装备企业组合起来,迅速形成了具有创新研发含量的生产能力。目前,已拥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接触网恒张力放线车、作业车、安装列车、轨道车等设备台套,总资产达4.95亿元。公司员工人,中高级技术人员名。公司总部设9个部门,下设6个区域项目部、1个设备修理厂、1个研发中心。

“提供铁路电气化建设的能力”,是曹迎春说得最多的话。他细数着中国轨行装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历程。

“年以来的20年,我们的轨行装备初步登上施工舞台,基本上靠的是老式牵引车、平板车和自制铁架子,‘人拉肩扛’依然是这个时期电气化施工的主要工作方式。这个时期,我们叫它‘土架子’。年到年这2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新型轨行装备,特别是日本研制的轨行车大量被引进和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了国产化作业车的研制生产。这20年,施工中的接触网上部作业基本摆脱了‘人拉肩扛’的状态,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提升。可以说是‘日本造’。真正让中国铁路产生质的飞跃,是年到年的‘恒张力’阶段。这一阶段,铁路建设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期,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迎来了黄金时代。更加严格的高铁技术标准,迫切需要更加精密的轨行作业车——恒张力作业车的引入。

这一时期,法国吉斯玛、奥地利普拉赛、意大利泰斯美克等恒张力车竞相登上中国的铁路建设舞台。这些进口的恒张力车虽然能满足高速铁路接触网线路施工要求,但在机械性能和配套设施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高铁施工要求,而且造价高。这一时期,国内的不同厂商也自主研发了不同规格的恒张力放线车,但核心设备依然要从国外进口。年以来,我们称之为日新月异的‘国产化’阶段。

进入年以后,装备公司主动肩负起‘中国电气化装备领先’的发展责任,先后自主研制了挖坑机、智能立杆车、腕臂智能化安装机器人、模块化恒张力架线车、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等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设备。特别是,以完全国产化的模块化恒张力作业车成功研制为标志,让我们彻底打破了国外的行业垄断,实现了‘万国牌’向‘国产化’方向发展,也带动了电气化局集团率先实现了接触网施工的全流程机械化。”

曹迎春在回顾这四个阶段时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这四个发展阶段,客观反映着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历程。而核心要义是:中国铁路走电气化之路,既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几代中铁电气化人的使命与责任担当。“装备公司组建才7年,但‘中国铁路电气化,装备领先’已经成为公司上下奉行的信条。做强‘租赁、维修、研发’三大业务,全面建设‘幸福车家’,全面实现‘设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提高专业研发能力’的管理要求,让我们走出了一条依托‘集中化’成就‘专业化’的改革发展道路。”

建设三大中心,打造铁拳

曹迎春多次谈及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装备公司组建与发展战略决策上的预见性与果断。中国铁路在形成网状纵横格局的过程中,电气化建设始终相伴而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间,经过长期发展,初步完成了机械装备国产化、高质效化。因此,把散在全国多地的机械装备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理念背景下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为此,集团给曹迎春他们下达的第一项任务是:把散在全国多地的装备企业“走上一遍”。走这一遍,必须做到“见车、见人、见思想”。

“不敢懈怠啊!一年飞了2万多公里。”曹迎春回忆起7年前集团领导向他们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记忆犹新。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笔者深知整合企业资源的难度。中国铁路电气化建设几十年发展下来,各家企业都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实力和工作领域。产业工人所特有的那种由高度协作日益形成的默契,让这些企业更加具有运营的独立性。而中国山川地貌特征多样复杂,散在各地的装备往往具有强烈的地域化特征,它要努力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艰巨复杂而又异常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在新的发展节点上整合资源,贵在把各家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实力。而科学调配装备资源,能让合力产生倍增效益。“走上一遍”,要求企业领导者扎到企业一线,做大量细致的调查,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找准优势,发现潜能,寻求新的、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企业运营模式。经过一年的调研、分析,曹迎春带领着一班人,用企业新的愿景目标把员工团结起来,以“车家文化”凝聚员工共识,强力打造“三个中心”,把装备公司新的战略格局构建起来。

成立装备资源中心,夯实装备资源配置力。装备公司实施了项目群管理,从构建资源配置指挥体系入手,推进区域化建设和“1+N”服务模式,按照业务接入、机构嵌入、管理融入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了装备租赁服务。而全集团装备施用的信息就成了租赁服务高效率、高效益的关键前提。装备公司紧紧抓住施工单位生产进度所产生的装备需求这个导向,构建了“公司统一指挥、区域优先匹配、项目主责管控、车组高效运转”的四级保障工作体系,以高质量的业务能力努力达成了经营理念与企业行为的高度契合,直接作用于一线施工。

“我国地域广阔,高速铁路纵横空间大,这是中国高铁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地貌特征、地质条件千差万别。装备公司要想为中国高铁插上一双飞翼,就必须把自己的装备充分利用起来。看这台设备,它是专门为洞顶架线用的,这上面有六个矩阵式的冲击钻,可以高效解决一线施工难题。”曹迎春指着一套设备对记者讲它的功能。施工信息同步管理的加强,统筹全局“一盘棋”,实现设备调配最短路径、最短时间,达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

装备运用安全标准化。本质安全,在装备公司生产运营上是第一大事。公司组建之初,就把安全作业标准晋位升级,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大力创建标准化班组,确保施工中机械设备首先安全。曹迎春说:“我们不仅搞了分类编制,而且严格执行着工程线、既有线、地铁等《轨行设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实施定人定机、全员考核的运行规范。与此同时,装备公司利用GYK管理模式、远程视频监控、在线信息汇报及分析等网络技术以及稽查、包保、盯岗等工作机制,强化检查监督管理。本质安全是装备公司的身家性命。对我们来说,安全生产就能拿下更多的项目、获得更大的效益,是我们企业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机组合一体化标志着装备公司设备运营的实力。在高铁轨行设备施工中,机械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工期进度的快慢、成本的高低、质量的高下。曹迎春等一班人坚持认为:以机械带动安装,把设备运营适度前置,把专业人才队伍适度前置,走人机配置的高度融合,是中国铁路电气化高效率、高效益的必由之路。为此,他们不断推进“专业设备+专业队伍”的人机组合模式,根据不同地域和地貌条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实现提质增效。“我们的做法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不断集聚机械专业人才,扩宽职业发展通道,针对人才紧缺、结构失衡现状及发展需求,采取强培训、引人才、建机制、重绩效等系列举措,加快了机械人才梯队建设进程。”曹迎春说。

创建机械装备检修中心,强化装备公司的行业独特优势。装备检修,对装备公司异常重要。公司成立之初,立即创建了机械装备检修中心,并持续加强软硬件投入,集中力量打造集团级维修基地。“首先是推进装备检修的精细化管理。我们把修理厂顶层设计,确定以设备性能保安全、杜绝脱保、规范大修、提升性能的设备维护原则。二是推进厂房增容提质。对维修、总装等车间改造升级,购置、研制了功率检测机、机车调头机等25台(套)设备,提升轨行设备各总成大修及阀件校验、功率试验、拖磨试验、车轴探伤、轴温检测等能力。三是增强专业化检修能力。加强设备、人员、技术、集中采购、社会化合作、修理流程、绩效考核等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三大举措,精细化管理强化了车辆故障预知预判及专项巡检管理,建立并管理起了全系统的设备信息并建立档案,实行了“一车一档”管理,形成设备技术状态大数据库。通过“阵地战+运动战”模式,预判车辆关键部件安全风险,制定专项检查方案、开展专项巡检;厂房的增容提质,基本实现轨行设备全流程大修功能,具备年大修50台设备的能力。而专业化检修实施的全面推行维修定额工时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业维修质量,使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得以有效提升,使这支专业人才队伍成了装备公司拿下项目获取标书的硬实力。

创建机械装备研发中心,夯实装备公司专业竞争力。“加速实施‘轨行设备+’研发,确保‘中国电气化装备领先’,是集团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记得成立公司时,老领导对我说:‘这个平台就交给你们啦!’我理解,这意味着集团把电气化装备发展的工作任务交给了我们。这担子重啊!通过这些年我们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带动施工组织优化,向施工组织要效益,我们始终在努力成为中国铁路电气化施工阶段创效的重要力量。”曹迎春说。

凝聚科技的智慧之力,加强了公司与国内专业化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装备公司通过深度合作,与科研院所共建起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在关键科研人才的引进、挖掘、使用上努力用足政策、创新机制;以问题导向选择契合企业一线需求的项目研发课题,用机械语言解读接触网施工组织的工作需求,充分开展施工工序细分,从机械行业技术前沿、基建市场基本需求规律等方面思考课题,走进当前现场施工工序中挖掘课题,向接触网杆线配件、小型工器具等结合点上优化课题;加强科研项目化管理,以“让安装工人更轻松、让工程建设更高效”为使命,打造集团级轨行设备研发制造和科技孵化新平台,在选题立项、资源配备以及绩效考核上加大力度,激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创新活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四电”施工全工序机械化进程,在业界保持着差异化竞争优势。

七年时间,两轮改革,装备公司通过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设备运用标准化、人机组合一体化、维修研发产业化的中国铁路电气化机械设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使集中管理模式初步显现出独特优势和管理成效:

一是增强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安全能力。机械装备的安全,是一线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装备公司通过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强力落实,理顺了各个运营管理接口,减少了安全隐患,连续7年实现了安全年,彻底改变了“轨行车辆容易出大事”的历史,收到了封客户表扬信。这一封封表扬信,无一不是他们为施工企业纾困、解难、救险所获得的;

二是不断实现着降本增效。7年实践,装备公司在减少设备数量、提升设备质量、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和装备研发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障中铁电气化集团内部资源需求的同时,还为多家集团外单位提供了租赁服务,累计为全集团降低机械责任成本3.6亿元;

三是激活了蕴藏在企业内部的发展动能。通过装备公司集中管理模式带动施工组织优化,中铁电气化集团系统的轨行设备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6.43%,不仅推动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益的双提升,还形成了“研发、储备、生产”良性循环的科研格局,累计完成了21项专业科研课题,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推动实现了中国电气化接触网施工全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党建、思政,熔铸企业文化之魂

曹迎春书记这一班人多是学机械装备技术的,他自己又是团干部出身,还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炼就了他在看事、想事、做事过程中总有着那股来自企业一线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坚实、坚定、全面、清醒,更不乏持续的工作热忱与动力。在他看来,装备公司的成立,不仅激发了中铁电气化集团轨行机械团队的专业化大发展,同时,必须面对已经来临的现场更分散、人机更流动的工作局面,科学而充分地发挥出铁路电气化机械装备的专业能效,在装备公司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努力加强“车家党建”,推动构建、持续培育“车家文化”,进而建设装备公司的“幸福车家”。

打造“车轮上的党建”。中国的高铁跑得稳、跑得快,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背后凝聚着的,是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施工现场有点多面广、地质差异大的空间特征。我们有一位女职工下班走夜路,就曾被野狼盯上,多亏前方有个越野车救了命。”家庭分居、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老人孩子生活需要照看,这些实实在在的难题,客观地摆在装备公司领导班子面前。但是,对于这样一支敢于斗争、渴望胜利的队伍,在困难面前,只要有党组织的领导,他们就没怕过。曹迎春带领一班人,响亮地提出:从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从各级党工团组织做起,全力培育装备公司的“车家党建”,打造企业党建品牌。

这是一群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走在前头的人。他们懂得员工的所思所想、所虑所忧。他们把企业当车,把党建工作“融进去”,以公司党委为控制系统,各党支部为动力系统,党员队伍为走行系统,形成了党委“管大局、把方向、促落实”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三位一体”高度统一,凝聚起了强大的红色前进动力。

“聚力‘车头’牵引、打造‘双核’驱动、推进‘四轴’传输、实现‘八轮’运转,推动‘租赁、维修、研发’三大业务‘车体’在轨运行、高效高速、行稳致远。”曹迎春把装备公司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地用他们自己的行业话语,清晰地展现出来、落到实处。

培育“车家文化”。多年前,笔者就听说过中铁电气化集团有个讲“车家文化”的企业,亮点就在于“实”。曹迎春讲,装备公司在做好服务、管好企业、带好队伍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在思考如何把“文化建设特色化”的生动实践,转化生成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生态。装备公司的“车家文化”集中体现出以车为战、以车为家、以岗为业、以企为荣的文化特征。公司坚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全面培育和构建“车家文化”,深入推进在“家”上做实事,创建幸福车家;在“车”上做实事,体现装备领先;在“网”上做实事,丰富“网络交流”;在“安全”上做实事,确保平安发展。

“车家文化”早已赢得了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价值认同,企业营造了“装备就是家,家和万事兴”的人文氛围,还荣获了-年度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

谈到未来发展,曹迎春满怀信心。“我们已经开始实施‘三三战略’,深入推进‘装备再创业’,全力确保‘中国铁路电气化装备’领先地位,推进装备公司在新时代求得高质量发展。”曹迎春说起下一步工作,充满着工作任务的紧迫感。

未来,装备公司要更加强化“三大中心”建设、加快“三大转变”进程、实施“三步走”,实现安全运用标准化、人机组合一体化、维修研发产业化;要以“智能建造”为方向,建设现代化装备企业。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新机遇,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步伐。要覆盖设计、工业制造、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全产业链;载体资源:要打造中国最大的电气化施工轨行设备专业化公司,拥有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轨行设备。要努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高端产品的提供者、高端服务的示范者、高端技术的开拓者、高端市场的引领者;要发挥母平台、主力军的作用。

在装备的“感知、分析、装配、服务、监管”等领域进行布局和突破;要面对工程智能建造,通过大型装备,把BIM技术、装备感知和装配、无接触检测以及后台集中管控一体化连接起来,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设计、工业制造、施工、运维等信息整合,发挥装备的中枢作用;要探索构建从设计研发、资源调配到信息采集、数据咨询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资源协同、价值服务三大智慧生态链;要充分整合轨行设备所属安全技术设备的功用,建立轨行设备运用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不同作业工况下数据的集中收集、分析、共享和应用,通过平台远程向目标设备下达指令,同时分析判断操作人员驾驶技能及习惯,建立“人防+技防”的管控模式,确保轨行设备施工生产的安全。如:对远程视频监控、GYK运行控制设备、CIR通信设备、LBJ列尾报警等装置进一步升级应用;要共享装配数据,以施工作业标准为基点,进一步完善车辆附加功能实现轨行车辆的感知、收集、分析等功能,实现车辆智能集成,形成智慧大脑,发挥设备的中枢作用;要做优工序覆盖。以接触网专业施工组织程序为主线,以轨行车辆为载体,模块化实现施工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工程项目建设将实现流水线机械化、智能化施工作业,从而保障工程建设的高品质,为企业深度参与“新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撑;要更加强化企业管理创新。“新基建”下,设备上网、企业上云。

要在前台管理上发力。以轨行设备运用集中管理平台为依托,构建机械装备知识图谱;在后台管理上发力。针对施工轨行设备专业化公司的管理特点,深入应用新技术、加快树立新思维、积极引入新模式,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建立全新的、智慧的设备管理模式,为建设新基建精品工程提供支撑和保障……

对于中铁电气化集团装备公司,未来充满着来自于发展的无限魅力。同时,未来必定意味着更多艰苦的、艰巨的挑战,甚至是危险。用自己的智慧武装起来、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的成功所形成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中国铁路电气化装备建设定当与前进着的中国经济,在一起,向前走。

文/本刊记者曹忆江

编辑/陆佳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年10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