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价格 >> 正文 >> 正文

难忘的记忆小时候帮家中收水稻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5/6/24

又是一年水稻成熟的季节,看到眼前沉甸甸的稻谷,便想起小时候帮家中收水稻的场景。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当地的农村一家都有好多亩土地,每逢到秋收的时候,人口多的家庭往往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收割。再看我家,人口少,土地又多,劳动的任务自然就分摊到我的身上。

父亲当时还在乡镇企业社办厂任会计一职,平时很少干农活。母亲从小就与农作物打交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论干活,父亲割水稻的速度当然赶不上母亲,但父亲往往不肯认输,每次都是抢着干,一鼓作气地割了一大片水稻后在母亲面炫耀一番。而母亲则不一样,左手抓一把稻穗,右手不紧不慢地握着镰刀,轻轻地在根部一划,便割了下来,显得很轻松的样子。干活累了,父母则坐在田间地头,喝点水,吃根黄瓜,或是与同样在收割的邻居们拉两句家常。就这样,二人你追我赶,大半天的时间,一块地便收割完了。

“有牛使牛,无牛使犊”,我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决定为他们减轻点负担。于是拉出家中的二轮平板车,把父母割好并捆绑好的水稻,一捆一捆地抱上平板车,并码放整齐。大概由于我是孩子的原因吧,每次平板车上拉的稻穗都不允许放太多,如果太多,母亲害怕路上会出现什么危险。有一次想拉更多稻穗的回家,非要在板车上码放很高的稻穗,结果走在半道上,路面高低不平,左右摇摆,导致车上的稻穗倾斜,当走到一边高一边低的路上时,平板车便侧翻了,原本整齐的稻穗乱作一团。作为小孩子的我哪里遇到这样的事,急得大哭,母亲闻讯赶来,向我批评一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听到的第一句俗语就是母亲对我说的。于是把散乱的稻穗重新整理好,把平板车扶正,再把稻穗又重新装上车。在母亲的帮助下,终于把这车稻穗顺利地运到了家中的打谷场上,也正在那个时候,懂得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吸取了这次“翻车”的教训之后,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是收小麦还是收水稻,都能够轻装上阵,平板车虽然跑的次数多了,但每次都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装水稻或麦子的车在路上“捣蛋”。每当我这样的一个小孩拉着平板车走在我们村里时,都会听到村里的长辈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在这种赞叹声里,我也能感觉到我为这个家在努力奋斗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好多年过去了,如今收水稻再也看不到挥起镰刀收割的场面了,取得代之的是用联合收割机,这种机器方便、快捷又省力,很多工作一步到位,是农村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小时候收割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永远也忘不了。

(文章所配的图片为上海农村郊区的景色,并不是江苏苏北农村景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