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近年来,在江苏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党员,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各设区市委网信办、团委和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E心向党”主题采访活动,集中采访了一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及“江苏好青年”获得者(集体),听他们讲述那些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矢志报国的动人故事,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在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创造更好的世界。
“要做就要做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常州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部长李枫的信条。他带领整个团队耗时6个月历经上万次试验,攻克“卡脖子”技术,成功开发出我国完全自主品牌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我国核能发展及核安全重大战略需求,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副院长王殳凹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扎根放射医学领域。“身为科研人员,最大愿望就是能用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工作为国家的核安全保驾护航。”王殳凹说。他瞄准辐射防护领域持续攻关,在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重量级科学成果,33岁时就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距离地球公里的轨道上,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悟空”号以日行65万公里的速度遨游太空,“捕捉”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宇宙射线。“悟空”号背后有一群年轻人,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他们用专注和热情,日夜兼程破译蕴藏在宇宙射线中的密码,填补中国空间天文观测的空白,开启空间高能粒子物理星载观测的新时代。
传承创新,展现青春风采
把传统刺绣技法延续下来,让国人、让世界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是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莫元花的初心。以针代笔,以丝代墨,她在前辈传下来的40余种针法的基础上,研发出最适合人物肖像表达的绣法技艺——“16系环节操作法”,其绣品远销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主动筹建乱针绣技能培训学校并免费授课,累计培训绣娘超人,让这一非遗得以传承的同时,带动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
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青年团队的13位年轻人,多年来坚守在生态环保事业最前线。他们传承着我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的丹顶鹤保护事业。在团队的努力下,保护区人工繁育丹顶鹤成活数量连年创新高,助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
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雷锋车”组58年如一日,从最初的小扁担、平板车发展到现在的电动观光车,她们六代接力,传承着雷锋精神,只为践行那句“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旅客一时难”的诺言。“雷锋车”运行以来,已免费运送老弱病残旅客32万人次,义务运送行李包达36万多件,行程达22万公里。
护佑生命,彰显使命担当
“我们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守护着人民生命财产的最后一道防线。”闯火海、抗洪水、下深井、攀高楼,从年入伍到现在,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西环路特勤站站长蒋永伟参与灭火救援累计余次,抢救被困群众余名,保护和抢救财产价值超2亿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始终冲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线。
ICU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作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潘纯表示:“我们的使命就是用尽全力,为患者守好生命的最后一关。”去年武汉发生疫情期间,潘纯治疗了多位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10余例、俯卧位通气近80例、人工肺呼吸功能支持8例,将一个个病患从死神的手中抢回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志华带领同事们彻夜奋战,成功研制生产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将其从采样到出检测结果的时间由原来的4-5个小时缩短至最快15分钟。数千万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样本保存产品,数百万人份核酸提取试剂……这些如及时雨般的“弹药”从泰州飞往全国乃至全世界,为各地的检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守护生命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