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价格 >> 正文 >> 正文

温故拉地排车的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3/12/12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就是装上一座山也得拼命地驮脚蹬,头点地我在拉坡,在拉坡用不着汽油车杆上系一兜窝窝大汗淋漓如披一身火雷雨天拉灰不点自着烧坏了车板一家老小咋生活为糊住八口人的嘴我无法作别的选择风风雨雨拉走我十年岁月如今每看到拉地排车的老哥我总要推上一把心里感到格外热

这是我市诗人塞风的诗《驮》,我觉得这是写给我的叔叔的一首诗,或者诗人塞风也曾经拉过地排车,曾经当过“拉地排的”。

“拉大胶皮的”或者“拉地排的”就是人力车夫,而且是又苦又累又危险的行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汽车很少,全济南市也不过几十辆,一些笨重的物品如机床仍然免不了依靠人力车夫来运输。在济南,一般的人力车叫“地排子”,今天已经见不到它了。大型的运输重物的“地排车”,其轮子用的是汽车轮毂,所以又称之为“大胶皮”。那些“拉大胶皮的”,既是起重工又是搬运工。过去在宽厚所街中间的路北,有个高大门,里面是一个大院,院子里有众多的人力车。这里就是济南市历下区运输公司所在。后来改为“济南市第三运输公司”。我曾经见过他们用“大胶皮”运过冲床、车床等机械设备,十几个工人冒着烈日,光着膀子用撬棍把好几吨重的设备运到平板车上,五个人架着车把,十几个人拉套子,一点点地拉着“大胶皮”前进,豆大的汗珠滴落到地面上,要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大事故,那种场面今天回忆起来真是有点悲壮。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发表了一篇《家在济南》的文章,文章中对“大胶皮”是这样描写的:“所谓‘大胶皮’,就是一种体量大、载货量大的地排车,车盘有四五米长,宽一米半左右,厚重而结实,而车轮好像是汽车轮胎。一般拉‘大胶皮’至少要三个人,当中一个‘驾辕’的,左右是‘拉套子’的。‘拉套子’的人数,因车的载货量决定,有的多达十几人。行进时一人踩着点,喊号子,众人响应,大街上每当有‘大胶皮’通过,都是令人注目的一景。拉‘大胶皮’挣钱最多的是驾辕的,据说他一人挣的比所有拉套子的都多。当然,最挣钱的还是‘大胶皮’的拥有者,拥有两三辆‘大胶皮’的,就算资本家了。”他的这段描述是非常真实的。我四叔武申之,就是拉大胶皮的,没有重活的时候,拉地排车。他黑黑的瘦瘦的,铁打的一般。父亲一辈出身于一个晚清官宦之家,他们兄弟四人曾经有过一段富足优雅的生活,家道败落之后,惟有我叔叔,从一个旧社会过来的人,改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叔叔家孩子多,生活贫困,他毅然放下架子拉起了“大胶皮”,用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他独特的人生。他常常给我讲:别人拉一千斤,我决不拉九百九,别人能拉十趟,我决不拉九趟半。有一次在大明湖干活,他的一个旧友遇见他,老远就喊了一声:“四爷。”我叔叔勃然大怒,将车子一放,指着满满的一车货物,喝道:“你少来这一套!你来试试!”旧友见满载的车辆,吐了吐舌头,灰溜溜地走了。叔叔的意思是,我不再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个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的“四爷”了,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了。今天,没有人会认为运输公司居然用“地排子”和“大胶皮”运输的了。即便是普通农家搞运输,也都是使用小型汽车。现在满大街上飞来飞去的收购旧冰箱、旧洗衣机、旧电脑、旧报纸、旧纸箱子的“再生资源”收废员,来济南赶集的农家,不都是开着电动三轮车吗?看着满大街上潮水一般的汽车,有载重车,有小轿车,也有电车、水泥搅拌车、集装箱车……我想,大概只有我们这些人,脑子里还有“大胶皮”“地排车”的印象,说这些“出土文物”给别人听,还以为是天方夜谭呢。

编辑:徐征作者:武存中校对:杨荷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