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崇远通讯员谢修章朱嘉昱文/摄
冬日的宁波寒意逼人,但离全球第一港最近的宁波北编组站却热火朝天。铁路股道停满了货物列车,放眼望去,车上一个个带有“HAMBURGSUD”logo标志红色集装箱格外显目。这里,海铁联运成为沟通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支点,通过钢铁巨龙,国内15个省份56个城市的优质产品行销海外,搭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道。
年元旦,新年第一缕曙光挥洒在宁波北编组站,货物列车披上了金色的霞光。上午9点05分,在电力机车的牵引下,一列由45辆平板车组成的集装箱班列缓缓驶进车站。当班检车员卢建聪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值班员上道作业的指令后,戴上手套,拿起检车锤和检车灯,和作业搭档张雷一起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列车头部进发。
素有宁波铁路“咽喉”之称的宁波北站,西接内陆腹地,东联宁波舟山港,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坐落在该编组站的杭州北车辆段宁波北运用车间是长三角铁路最小的铁路货车“诊所”之一,车间只有64名检车员,但他们却担负着北仑港、穿山港和镇海散装码头进出港铁路货车的运用检修任务,跨洋出海,没有他们可不行。
“我们是铁路货车‘医生’,主要负责对进出港的班列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进出口货物运输畅通。”卢建聪说,“我们穿梭在长约米的‘钢铁巨龙’之间,平均每天要检查45列车,最多时有50列,近辆货车,每个班下来步行至少要走12千米。”
“叮叮当当……”只见卢建聪弯下腰,钻进列车底盘,左手提检车灯,右手握检车锤来回敲击列车内部配件。“声音听上去清脆,说明部件紧固结实;要是闷哑,那就是松动了,得赶紧处理,不然在列车高速运行中掉下来,就会酿成大事故。”在检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卢建聪,已连续两年蝉联车间“铜锤奖”,对列车常见故障的检查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他在工作中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故障,要求自己做到“零漏检”。
眼看、耳听、手摸,确认正常后,卢建聪又走到车轮旁,检查起刹车片的磨耗情况。“机后14位左侧5位闸瓦磨耗过限。”卢建聪迅速起身走到一旁的工具箱取出闸瓦。不一会儿,他又一次钻进车底,关门排风后,掏出别在身上的撬棍,更换上新闸瓦。
“针对集装箱固定循环班列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问题和故障,我们车间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通过日常各类应急演练、实战实训和季度抽考的形式,强化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紧急时候不掉链。”值班员潘顺顺如是说。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宁波舟山港,交出了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翻红”的满意答卷,小到支援海外“战疫”的抗疫物资,大到国产汽车,越来越多的物资选择搭乘“火车”漂洋过海。相关数据显示,如今占据国际贸易总量中三分之二以上、我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都是海运。
“按照原来到达始发两次作业的模式,一趟车需要作业60分钟左右,改为中转作业模式后可缩减25分钟。”该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国民介绍道,近年来针对海铁联运班列不断开行的现状,他们将原先到达、始发两次作业改为到发一次的中转作业,并将每班作业小组从原先的2个改为3个,不仅加快了列车检修进程,有效保障了进出港列车的畅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据了解,年该车间累计检修海铁联运班列列,共计辆,消除各类重点故障起,为班列安全开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