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本小人书,其中的乐趣妙不可言。书中的故事,如数家珍,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孩提时代,村前有一条小河,正好从老家门前淌过。河上有座石板桥,石桥很窄很窄,仅容一辆平板车经过。九十年代的乡下,几户家家户户都有一辆平板车,每逢农忙之季,用来运输庄稼土粪之类。
我们村不算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石桥是入村的必经路口,是全村人通往他处的唯一通道。大人种田要过桥,孩子上学要过桥,迎亲送葬要过桥,生意买卖要过桥。总而言之,这座石桥与全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麦子黄了,夏收在望。乡下的学校,都会放麦忙假。庄户们忙着收割,熊孩子跟在大人后面,屁颠屁颠地跑着闹着。一会儿捡几根麦穗,一会儿去墒沟里捉蚂蚱,一会儿爬到树上抓蝉,一会儿跳进小新河洗澡。
骄阳似火的五月天,布谷鸟声嘶力竭地喊。庄户们将捆好的麦垛搬到车上,按顺序整整齐齐地码好,车尾处拴两根草绳,用力朝前一甩,一人在车上踩着,另一人于车把处将绳往前用力拽,三番五次后,拽紧之后将绳子拴在车把上。男人像一匹被套牢的马,女人跟在车后面帮着推,一趟又一趟,把捆绑好的麦垛运回家中。
到了村口,首先得过石桥。由于桥面窄小,过桥确实是个技术活儿。驾车的人必须把准左右宽度,方能安然无恙地过桥。倘若稍不留神,板车的轮子就会垮下去,车上的麦子会跟着倾斜,一旦掉到水里,还得下水捞上来。于是,全村成年男子,人人学会了拉平板车。在乡下干农活,拉车的技术好不好,成为衡量一个好汉的标准。也不乏有敢闯敢干的少年,把拉板车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胆大心细不急慌,目光炯炯脚步稳”,是拉车好手的经验之谈。
多年以后,村庄的出口由一改四,石板桥也拆了,新修的拱桥足足六米宽。自从铺了沥青路,庄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家家户户盖了高楼,老乡们换了汽车。邻里之间见面少了,寒暄的次数自然少了。
如今,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老乡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石板桥和平板车的往事渐行渐远,湮没在穷乡僻壤的尘埃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