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通畅、规范有序的停车秩序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更是展示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自年以来,娄东街道以“车停有序”为项目抓手,借力“三整合”改革整合职能优势,顺势建立“城警联动”工作机制,破解“乱停车”、“停车难”、“僵尸车”等停车“顽疾”,优化停车秩序,畅通道路出行,提升文明形象,助力城市建设。
“城警联动”常态执法让违停无处遁形。乱停车现象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关系到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关系到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辖区道路出行秩序,畅通居民停车出行“最后一公里”,今年5月起,娄东街道整合交警、综合执法局骨干力量组建“城警联动”,通过职能、人员的整合,实现违法停车层面“互联、互通、互助、互动”的快速、高效一体化、扁平化执法机制,破解城市治理中停车难点、痛点、热点。
为使“城警联动”机制运转更顺畅,综合执法局积极收集民情“大数据”,对违停频发区域,以“零违停”为目标开启专项研判,分析问题症结,找出违停根源,制定“一点一策”、“一路一案”整治计划,倒排时间节点,逐路整治攻坚。同时,每天落实“3名交警3名综合执法人员”的人员巡查机制,配足“2辆非机动车”和“2辆平板车”拖车资源,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巡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避免出现执法“盲区”。在常态整治基础上,“城警联动”完善执法数据、违停信息等互通共享,并联动综治网格形成“网格长效治理”机制,网格人员对主要道路、广场进行监管,对各路段出现“动态”违停问题及时上报,以“零容忍”态度开展“回头看”和“反复整”;对静态“僵尸车”、侵占道路乱堆放等,用好用足各项清障、执法手段,以开展全方位整治从根源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停车秩序。
娄东街道以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的形式,完成了“城警联动”整合资源、统一调度和无缝衔接的运转机制,推动实现执法能效“1+1>2”的效果。目前,“城警联动”已开展专项整治21次,联合整治17次,拖离机动车余辆,拖离非机动车余辆,清理僵尸车“3辆”、清理锥形桶余个,释放公共停车位余个。
“车停有序”项目勾勒出最美文明风景。今年,娄东街道以打造第一街道、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环境为目标,把消除隐患和提升环境作为违建治理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违法建设查处,消除顽瘴痼疾。整治是基础,提升是目标,街道将城市治理和“民心工程”相结合,用民意的提升带动整体市容环境提升。对此,娄东街道把空间腾退后的“停车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来抓,充分释放国土空间全域整治“红利”,在兴业路、凤莲路等开辟、改造四个停车场,缓解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除了增设停车场外,综合执法局对辖区沿街主干道路进行了全面摸排,全面掌握现有停车位分布情况、停车状态、停车管理等道路现状,在保障道路通畅、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前提下,遵循“应划尽划、及时补线”原则,确定可施划地段,满足居民、企业停车需求。目前,娄东街道已增设余个机动车停车位,划定非机动车区域余处,取缔私划车位50余处,有效解决停车乱、停车难造成的交通拥堵等问题,营造了宜居宜业环境。
此外,娄东街道成立了由街道纪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为双组长的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本着“教育一批、规范一批、执法一批”的原则,联动高新区规环局、高新区财政局、联动中心、城容公司等形成工作合力,细化责任分工,凝聚工作合力,严格执法流程,制定运作规范、相互配合、有效监督的综合治理监督模式。同时,以“全方位、广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体要求,专项小组定期通报整治进度,对逾期不能落实整改的严肃问责,推动各部门不折不扣完成整治任务,形成“点上集中突破、线上有效延伸、面上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补齐公共停车场监管缺失短板。
有序的停车秩序不仅能展现城市治理深度,更能体现城市治理温度,综合执法局以“善治娄东幸福街道”为目标,把“停车规范”作为提升治理手段突破口,全力推动城市文明指数和百姓幸福指数“双提升”,勾勒出太仓城市文明“最美窗口”。
作者/来源:市场周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