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我二姑父在我村小学任教。直到现在人们提起他,还充满着钦敬之情,从未直说其名,都是称赵老师。
那个年代在村里教学的公办老师都是学生轮流送饭的,家长往往是把家里最好的饭食供给老师。二姑父知道学生家里困难,就跟学生讲家里吃什么给送什么。有一次一个学生给送去了鸡蛋馅儿的饺子,二姑父二话没说,提起送饭的篮子跟学生说:“走,到你家去吃吧!”
来到学生家,看到学生的家人在喝高粱地瓜粥,二姑父自己拿出碗,到锅里盛上粥跟他们一块儿喝起来。
那个时候没有减免学费一说,二姑父多次为几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垫付学费,有时候也给他们买文具。
我村及周边几个村子的学校之中,我村学校是唯一一个学生不用自带桌凳上学的。我村学校的桌凳质量很好,都是用楸木做的,桌子是那种带桌洞的,凳子是能坐两人的长凳。这些桌凳都是二姑父带领学生艰苦奋斗换来的。村里给学校划拨了一块地,二姑父带领学生种菜。他总是亲自栽种,亲自挖粪施肥,亲自担水浇菜。收了菜之后,再和学生一块儿用平板车拉着到十几里路远的集市去卖。卖了钱后再买上木材,然后请木工做。
我记得很清楚,到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已经包产到户了,农忙季节二姑父会来奶奶家。他骑着自行车从村头路上经过的时候,正在地里劳作的他教过的学生都会聚拢过来跟他说话,直到他说“大家都忙去吧!”,老学生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看到村民们对他如此尊敬,我心里也很有感慨:人的威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的真实照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