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类型 >> 正文 >> 正文

80岁的甲壳虫再次停产,这些跟它同样长寿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2/10/24
北京什么医院皮炎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传奇之所以被人赞颂,往往在于它拥有一段多灾多难的经历。

年,最后一辆的第二代甲壳虫从墨西哥普埃布拉工厂下线,随后甲壳虫第一次宣布停产。

▲第二代甲壳虫

年,第三代甲壳虫宣告复活,改头换脸,誓要再创世纪。

但仅仅过去了7年时间,在上月中旬,大众宣布将于明年再度停产甲壳虫,终结这款曾风靡一时、在汽车业极具色彩的车型。

▲第三代甲壳虫

何其曲折的一生啊。

其实关于甲壳虫再度停产的消息,早在去年就有传闻,直到今年日内瓦车展上,大众研发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大众将不再推出甲壳虫的换代车型。”当时羊Sir就意识到,甲壳虫停产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从谣言传出,到最终实锤,前后大概间隔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中也能看出,大众对甲壳虫的停产其实颇为谨慎,也十分不舍。

▲第三代甲壳虫

毕竟作为大众旗下的第一款车型(Type1),甲壳虫早已成为了大众除“双W”车标外的另一个标志,就像可口可乐一样为人熟悉。

从年面世至今,历经三代变化的甲壳虫在全球不少于15个国家均有销售,累计总销量已超过万辆。曾经有长达数十年的时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第一代甲壳虫

只可惜,近年由于车型定位、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甲壳虫的销量持续减少。年在北美与欧洲仅卖出4.7万辆,年只有4.1万辆,去年3.7万辆。今年前8个月,在美国市场更是仅售出1.1万辆,销量再度下降2.2%。甚至在咱们国内市场,销量更是不值一提。

▲从年至年,甲壳虫在美销量走势

可见,第三代甲壳虫早已不适应当下的流行趋势,只剩下了情怀和经典。而大众当然不能一味为甲壳虫的这种情怀买单,所以停产就是最好的结果,让甲壳虫成为永远的经典。

甲壳虫的停产带给我们叹息之余,也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它已经走过了80个春秋,这绝对称得上是汽车界的“活化石”。

在风云变化的汽车市场里,长寿绝非易事。而且除了甲壳虫之外,还有好几款车型都有超过40年的历史,例如以下这几款。它们的“年龄”,说不定比你爸爸还要大。

大众Type2(-,64年)

面包车始祖

Type1指的是大众第一款生产的车型,即上面说的甲壳虫。那Type2自然就是说在年3月大众第二款生产的车型,不过它不是一款轿车,而是一款箱式多功能面包车。

Type2面包车的灵感来自于在大众汽车厂内的输平板车,由一位荷兰商人在西德棉登市准备采购货品时看到厂内的输平板车后,由此平板车为基础,设计出的一款封闭结构运输车型。其整体造型非常的圆润,与甲壳虫的风格非常类似,前面的挡风玻璃可以向外打开进行通风。

历经多次更新换代,到年该代号产品已更新到第五代T5,整体造型和Type2完全是两个模样。但原始版的Type2一直在墨西哥与拉丁美洲继续生产。即使到了年,这款面包车也有着不俗的销售成绩。

后来,由于大众不舍得花钱为其装上安全气囊以及ABS以符合当地新法规,才愿意结束这辆面包车的职业生涯。全球累计总产量超过万辆。

摩根4-4(-至今,63年)

冻龄之车

假如按照普遍的汽车进化演变规律来推算,摩根在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个时刻就应该淘汰了4-4,为之设立好接任者。但当时这个英国品牌却依然决定继续生产这款敞篷跑车,而且还成功地顶住了汽车行业的种种潮流变革,最终让4-4一直存活至今。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根必须为4-4增添一些变化以改善它的驾驶性能与可靠性,但始终不变的是其复古造型,让其看上去仿佛永远定格于上世纪50年代。

4-4车型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沿用着福特的发动机,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曾短暂地采用过一枚菲亚特四缸发动机,但也许是受不了菲亚特的可靠性,至今还是继续采用福特的sigma系列的1.6L自然吸气发动。

印度斯坦大使(-,56年)

印度国车

原来印度还有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可别小看了,它比咱们任何一个自主品牌轿车的历史都要长。

从年入侵印度到年印度独立,英国在印度留下了太多的影响与痕迹。印度国车“大使”牌轿车就是一例。大使牌汽车在印度市场曾风靡一时,深受印度精英阶层喜爱。

其设计灵感来自上世纪50年代初英国设计的MorrisOxford轿车。外观虽不特别出众,但设计完美切合印度路况,圆润的轮廓更是数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而内部宽敞的空间及良好的隔音效果,则为它赢得了广泛的喜爱。同时它也是印度首批柴油汽车和首批配备空调的汽车之一。

但它的衰败来得十分迅速,从年代中期的2万多销量跌至-年间的2千辆。年,大使牌汽车正式宣布停产。这归咎于一系列奇葩配置:不方便的转向灯开关、偏软的刹车、形同虚设的转向锁和手刹。

由于标致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经济自由化以来第一批进入该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印度市场立足。所以在去年,标致出资万美元收购大使牌汽车,以此作为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的契机。

雪铁龙2CV(-,42年)

啥配置也没的车

如果要在牛津英语字典里找一个词准确地形容雪铁龙2CV,那必须是“anachronism”,即过时的事或人。这款超长寿的车型,比它的继任者Dyane与Visa活得还要久,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保质期。

而2CV长寿的秘诀并不是在化油器上喷了神奇的长生不老药,而是纯粹的简单。

2CV每一项设计都在追求极致的简约,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在当时是走在时间之前的革新创造,因为其理念代表了节约能源与环保等因素。甚至在今天,各大车企也依然在追求这份理念。

从年一直持续到年的漫长销售生涯,以及万辆的成功出售,证明了2CV款是雪铁龙公司商业运作上最炫丽的一笔。

初代MINI(-,42年)

兰博基尼Miura的灵感来源

42年的生命期内,共计生产了4千万多辆,足以说明它是英国汽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车型之一。而更具传颂意义的是关于其设计师的故事,据说亚历克·伊希戈尼斯在设计这款传世之车时,前后只用了30个月的时间,整体设计只是几幅精美的三维设计草图。

当年要在一款小型轿车里塞入四名乘客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其更具创新性的设计是横置水冷式发动机/变速箱的动力布局,从而使得全车出奇地短小,而车轮在四角上的布置又使它的内部空间最大化,与此同时该车的操纵性也是非常出色。

初代MINI的诞生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远,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布局,是目前大多数车型在车身布局方面的基础。甚至更夸张的说法是,在兰博基尼工程师正苦于不知如何在Miura的驾驶舱后方塞入4.0升V12发动机时,工程师走到室外看了一眼初代MINI的发动机布局,然后就找到灵感了。

拉达Niva(至今,41年)

媲美铃木吉姆尼

俄罗斯绝非汽车强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汽车文化浅薄。由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拉达汽车生产的Niva,为俄罗斯人们提供了一种以满足他们应对西伯利亚崎岖道路的硬派越野出行方案。

虽然Niva与同为拉达旗下的(即菲亚特)共享诸多零部件,但Nive的设计完全是自主研发,以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轻巧、紧凑、实惠等直击消费者痛点的特性,让其一夜成名。不仅畅销国内,甚至还是拉达出口销量最高的车型,出口国之一就有中国市场。

老实说,拉达汽车从没与“可靠”二字扯上过关系,但Niva却作为俄罗斯在南极洲基地的常备工具,顽强坚守了数十年,实在难能可贵。尽管拉达官方早就表示开始为Niva设立继承者,但直至今日,这款媲美铃木吉姆尼的越野小车仍在生产中。

存在,即合理

如果以当今汽车技术的眼光去审视这几位“长者”,想必没有一款车型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即使如此,它们也能在发展超过百年的行业中,存续了如此之久的时间,这不正正印证了我们常说了那句话么——存在,即合理。

///推荐文章///

插播一则重要消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