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梅离去,生活在继续
前不久,3岁自闭症男孩浩浩终于学会了喊“妈妈”。
浩浩爸却泪流满面。因为浩浩妈妈、突发疾病去世的护士林燕梅,再也听不到这句“妈妈”了。
浩浩和爸爸
8月2日,大米和小米讲述了林燕梅一家的故事,爱心读者为林燕梅家属捐了14万元善款。大米和小米云里中心为浩浩减免了10万元的干预康复费用,深圳市阳光狮子会为浩浩资助5万元干预费用,他们租住所在的街道办,也登门探访,放下了一笔慰问金。有关部门也表达了各种形式的关怀。
浩浩爸将全部善款都存入一个专门账户,为浩浩做康复用。他说,竭尽全力干预儿子,也是林燕梅生前的愿望。“我会让孩子持续干预到七八岁。”
妻子去世后,这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但浩浩爸表示,他会坚持让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都接受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教育。
现在,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平静。他们最近也从那套破旧的民房,换了一套月租为元的稍微新的一点的房子,水电都是商用价格,还得步行上七楼,但宽敞明亮了不少。
爸爸抱着熟睡的浩浩回家
新房子的墙上,贴满了5岁姐姐的奖状:读书、跳舞、运动会......全面开花。她正上幼儿园大班,有了她,家里多了太多欢笑和温暖。
除了她的奖状,墙上还贴了两排林燕梅生前给女儿拍的照片。这些照片,让家人们觉得她一直就在身边。
大人小孩的生活仍在继续。浩浩奶奶每天风雨无阻,她从光明区出发,推着幼儿车,搭乘地铁往返3个多小时给孙子做干预。
祖孙俩的日程忙碌但也充满希望:吃完早餐后,他们就得出门,去一个机构练习口腔肌。下午两点,一老一小会准时抵达大米和小米云里中心,之后是3个小时的干预训练。
为了让浩浩参加干预时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奶奶在中午换乘地铁的路上,会用尽办法把浩浩哄睡。当孙子开始做干预后,奶奶才会就近打包一个便宜的午餐,不是一碗米粉就是一两个包子馒头。
奶奶和浩浩
大米和小米的服务与帮助,让一家人都感到很温暖。“把孩子交到这里我很放心。”浩浩爸说,“康复师们的耐心和热情,让我对孩子未来充满希望。”
在带浩浩的康复师们看来,小家伙一直很努力,也一直在进步。几个月来,他长高长胖了,原先宽松的幼儿推车被他挤得满当当的。
妈妈去世时,他还对人不闻不问,现在活泼了不少,会跟大家打招呼,还会逗大人玩,一些简单的称呼也会喊了:奶奶、姐姐、爸爸,还有,妈妈……
他的成长,经常会让爸爸刹那间心酸。至今,他的无名指上还带着跟林燕梅结婚时买的婚戒。
他说,自己习惯了这枚戒指。
洪水中,我们在一起
林燕梅一家的故事,是大米和小米新媒体年推送的数百条自闭症群体故事之一。
它具备这些故事最值得珍视的共性:
真实,磨难,温暖,不屈,光明。
在7月20日的郑州洪灾中,大米和小米二七中心,每一个孩子及他们的家庭,都与大米和小米工作人员同舟共济,上演了同样一幕幕故事。
详见:
郑州暴雨夜,10个自闭症孩子被困后的故事
一对自闭症父子,在“郑州最艰难的夏天”里
那个被全国读者关心的男孩壮壮,在洪灾后转到大米和大米郑州金水中心,随着干预进程,他的能力和情绪也都越来越好,让爸爸对他明年入学充满信心。
7月20日,壮壮爸不顾劝阻,坐高铁从新乡到郑州,再从郑州东站冒着生命危险涉水加游泳,终于在凌晨赶到大米和小米二七中心,刚进门就听到了儿子的呼唤。
而壮壮姥姥,在洪灾来袭之后,同样不顾安慰,非要走到机构去照护自己外孙。几百米的路程,她走了7个小时。
壮壮干预课结束,爸爸来接娃
而对30岁的程方成来说,7月20日也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当时,他是大米和小米二七中心负责人,刚接手这个任务不到半年,就遇到这样一起突发事件。
“下午5点,暴雨已经淹没了二七中心楼下的马路,水位已经没上了膝盖。”程方成说,在向总部领导汇报后,二七中心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劝阻家长和孩子,请他们不要贸然涉水,另一方面赶紧采购食物等物资。
有10个孩子,20多个康复师以及十多位家长受阻。天也似乎黑得更早,接踵而来的是断水、断电、无信号、交通中断,不少孩子觉察到异常而出现焦虑。
二七中心最先做的,就是保证人员安全,所有康复师被集结起来,照顾孩子,将储存的食物和水源优先分给孩子和家长。有的老师彻夜安慰孩子,抗寒的地垫都先尽孩子用,还有的老师主动值班守住大门。为了稳定情绪,大家还一起唱歌、做游戏。
得知情况危急的深圳总部,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郑州市有关部门,协调接下来可能面对的救援工作。并且指令二七中心,如果中心不再适合避难,大家都可以去附近的酒店,费用全部报销。
郑州洪灾还没完全结束,又遇到疫情,郑州二七中心暂停了课程。但线上的干预并没有停,每一个孩子都有专门的康复师负责,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