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有一座宏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高度37.94米,其正面的碑心是一块完整的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重60.23吨。
事实上,碑心的前身是一块重量达吨的花岗岩,来自山东青岛。
从吨“瘦”到60吨,这块碑心石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自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开始遭受外来者的侵略,至此战争不断。为了守护家园,无数英雄战士抛洒热血,抵抗侵略者。
英雄应该被铭记。年9月30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用以纪念那些为了人民牺牲的英雄们。
当天傍晚,毛主席出席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虽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决议通过了,但该如何修建这座纪念碑,以及纪念碑的形状、材质、碑文内容等都未确定。
最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相关建筑设计单位和各个大学的建筑学院,发出了纪念碑的规划设计征稿通知。
收到该通知的单位积极响应,提出各种设想。
到了年时,已有超过份设计方案被提出。
远在海外的华侨们也都积极献策,陈嘉庚协同一些志同道合的华侨设计了图纸,并制作出模型寄回中国,据说仅模型的邮寄费用就花费了超过15万元。
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8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修建正式开始。
纪念碑的地基和台阶等基础工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最为关键的碑心石的选取,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根据人民英雄纪念碑最终的设计方案,碑心石将由长约15米、宽3米、厚1米的整石组成。
起初,相关专家商议用汉白玉作为碑心石,但这个决议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汉白玉的颜色太白了,不符合纪念碑庄重肃穆的风格,会影响整座纪念碑的色彩。
“采用昌平的花岗岩怎么样呢?”一位专家提议到。
昌平多山峰,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特有的黄色花岗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但遗憾的是,矿产专家经过科学的论证后发现,黄色花岗岩在长期暴露在户外的话,会慢慢变为黑色!这显然也不适合当做碑心石。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碑心石的选材依旧未能确定。
时任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处长及纪念碑施工组负责人的陈志德,开始频繁前往图书馆,查阅全国各地的山脉岩石信息。
在掌握了国内大多数山脉的岩石情况后,陈志德锁定了碑心石的取材地址——位于山东青岛的崂山。
碑心石的选取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也是中国海岸线的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最西端的九座山峰,被称为浮山。
浮山以奇石闻名与世,上面布满各种造型奇特、质地细腻的岩石,山上已被命名的奇石有十多处,比如“飞来石”、“金龟回首”、“猴王探幽”等。
山上还有大量以肉红、灰白为主色调的花岗岩。
地质专家们经过取样实验后发现,浮山上的紫百合色黄岗岩,具备硬、韧、纯、细等特点,并且不易风化、能够长久屹立,并且其底色均匀分布着黑色和白色斑点,是制作碑心石的不二之选。
困扰众人许久的选材问题终于解决了,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青岛与北京之间的距离超过了公里。
依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想保证碑心石的原材料顺利运到北京,取材过程中需要将厚度提高到2米或者3米,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石料不会断裂。
厚度提高了2至3倍,碑心石毛坯的重量也从原先预估的60吨左右提高导了吨以上。
新的问题又来了,一是浮山能找到这么大一块整石吗?另一个则是这么重的石头,该怎样去运输才能顺利抵达北京?
年4月,青岛浮山石料厂接到了来自北京的正式动工通知,整个石料厂沸腾了,所有工人都为能参与这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感到骄傲,但这项任务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施工组负责人陈志德来到石料厂,与这里的技术工人开了整整一周的会,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浮山上找到那块吨的石料,并把它开采下来。
最终,石料厂派出两名经验丰富的老石匠,他们同浮山打了几十年交道了,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浮山了。
两位老石匠花了3天时间,走遍了浮山的各个角落,对每块大巨石仔细研究勘察,最终他们将浮山的大金顶作为采石的初步地点。
地点选好了,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确定哪一块巨石比较完整,符合开采要求,针对这个问题,两位老石匠提出了一个名为“水漫巨石”的方案。
“水漫巨石”是采石界的一句术语,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开采点周围的区域打磨干净,随后在该区域倒上水,若巨石有裂缝,水就会顺着裂缝慢慢渗进去。该方法可以观察到巨石上的一些细小裂缝,从而判断出哪块巨石比较完整。
浮山上没有水源,工人们只得用扁担从山下挑水到山上,随后将水一遍遍泼在石头表面。
就这样,工人们不断地重复挑水、泼水的动作,而老石匠则仔细观察着石头的变化。
经过众人的努力,最终挑选出了一片规格符合要求并且没有裂纹的石壁。
艰难的开采
石材找好了,该如何开采下来呢?
年的浮山石料厂设备还十分落后,甚至还没有通电,常用的采石方法就是手工开凿,但是现在需要开采的是一块重达吨的巨石,采用手工的方法,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就是开会研究,开一个又一个的会议,尽管我没参加这个研究开采石头办法的会议,但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会议上激烈的讨论。”时任浮山石料场警卫班班长的陈玉清回忆道。
一众经验丰富的石匠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能得出一个开采石料的万全之法。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施工组负责人陈志德也颇为无奈。
此时,石料场的一位老石匠说道:“或许他有办法开采石料。”
“谁?”
““石神”李开山。”
李开山家世代以采石为生,祖祖辈辈都是石匠,有十分丰富的石料开采经验。
陈志德听闻后喜出望外,急忙把李开山请到开采现场。
李开山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明白要开采这么大一块石料根本不是几排钢楔子可以搞定的。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石神”决定采用“放闷炮”的方式,炸出这块石料。
“石神”用炭笔画出了长15米、宽3米的待采石料的轮廓,然后沿着边缘线凿出了40多个孔洞当做炮眼,随后在炮眼里装上炸药。
随后,“砰砰”的爆炸声响起,硝烟散去后,众人纷纷上前查看,只见两个较长边都被炸出了裂缝,两个短边却没能出现预期效果的裂缝。
“放闷炮”的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就会伤到石料!
开采工作再一次陷入了瓶颈期,李开山和其他石匠结合“放闷炮”达成的效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蚂蚁啃骨头”。
在开采区周围挖一个深度约5米的深坑,将所需的石料轮廓凸显出来,随后在石料底部,每隔0.4m打上一个贯穿石料的孔,装上楔子,并在石料的两个长边上打上8个千斤顶放置槽。
几十名工人同时用锤子砸楔子,千斤顶跟着同步发力,如同蚂蚁一般一点点地将这块巨石撕咬下来。
就这样过了3个多月,重达多吨的大料石被完整地从山体中剥离出来。
开采出的石料长约15.3米、宽3.5米、厚2.1米,工人在现场对这块石料进行了第一次“瘦”身加工,六个面被打磨凿平,石料的重量也减到了吨左右。
施工组采用杠杆原理,同时在山坡上铺设轨道,成功把石料运到了山脚下。
吨的石料尚不能被直接运回北京,当时的运输技术还做不到。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人们在浮山料石场对石料进行了第二次“瘦身”加工,石料的规格变为了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米、两边厚0.8米,重量也减到了吨。
虽然经过两次“瘦身”后,石料的重量减到了开采时的三分之一,人们能够成功把它运回北京吗?
运输与碑成
要想成功把石料运回北京,首先需要把石料从浮山料石场送往青岛最大的货运站——大港货运站。
年时期,中国的运输业处于刚起步阶段,运输设备种类少,承重上限低。
料石场与货运站之间的距离约15公里,中间多丘陵,要经过一个山岭、4个村庄和10多个桥梁。
在当时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运输设备可以搬起这块巨石。
施工组原计划修建一条重轨铁路来专门运输这块巨石,但在进行铁路建设成本估算时,施工组发现仅修建铁路的路基,就需要花费超过二十一万元,而且还需要人力和时间,等铁路修建完,不知到什么时候了,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了。
此时,一位老起重工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办法——“滚杠”。
即先在地面铺设一层枕木,枕木上再铺一层钢管做滚木,然后把巨石放在滚木上缓缓向前推进。
年8月19号,巨石开始踏上前往货运站的路途,前面由一个推土机拉着,后面由两个推土机推着,一天走一里路。
整个运输队伍中,除了运输人员,还有修路拆房队开道、警察站岗放哨,巨石停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扎下帐篷,就地宿营。
就这样,巨石走了足足34天,年9月23号,碑心石的石胚顺利抵达了大港货运站。
这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货运站内没有能够承载重量超过吨的平板车,因此巨石只能暂时躺在货运站里。
施工组负责人陈志德随机向全国范围内进行各方协调,最终从东北电业管理局管辖的丰满发电厂,借来了一截在当时全国载重量最大的平盘车厢,载重上限是90吨。
处于安全考虑,铁道部门要求90吨的车皮,最多只能超载10%进行运输。而巨石本身的重量就达到了吨,再加上枕木和束车设备等,重量已然超标,巨石需要再次“瘦身”。
相关人员对大石料进行了再次加工,将中间的厚度由1米改为87厘米,两端的厚度改为79厘米,加工完成后的石料重量是94吨,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后,恰好是吨。
一切就绪后,一辆只挂了4节车厢的专列,沿着青岛石油公司的运输专线,缓缓驶向北京,四节车厢一节装的是巨石,一节装的是全套的运输工具,另外两节车厢里则是警卫排和起重工人。
年10月13号,运石专列缓缓驶进车站,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队,在车站迎接他们的到来。
从收到通知动工,到石料被运到北京,在近7个月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有数千人为巨石的选址、开采、运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同年10月16号,巨石被运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施工工地,施工队按照方案对巨石进行了最后一次加工,石料再次“瘦身”,厚度减少到了0.6米,重量约为60吨左右。
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
当天,首都五十万人齐聚天安门,共同见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碑心石上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正如同碑文上所写的,自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记录着他们的英雄事迹,让后人见证,让后人缅怀。
参考文献
1、青岛日报:《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事儿:碑心石来自浮山》
2、齐鲁壹点:《交运前辈们不负重托,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从青岛运抵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