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报价 >> 正文 >> 正文

父亲节安徽怀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亲数十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3/3/12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父亲节告白#

年6月21日,父亲节,想念千里之外的父亲!

可以想象,落日余晖中,安徽怀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老父亲坐在门前,慢慢地抽着卷烟,目不转睛地向远处遥望。

一条狭窄的田间小路,弯弯袅袅,曲折延伸,直至消失在天边。每次,我们几个儿女都是从那条路上,由远及近而来,直至看到在院里忙碌的老父亲老母亲。

坐在门口遥望的老父亲

父亲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人

年仅七岁,父亲的父亲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年有消息传来,死在了一个叫“杀虎口”的地方。奶奶带着他和姑姑,含辛茹苦,孤苦伶仃的长大。

孤儿寡母,缺少劳动力,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父亲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因年小体弱,经常遭人白眼,被人欺负,生活何其艰难,可想而知。

想起父亲,脑海里就浮现出低矮的泥砖土瓦房,还有吱吱呀呀的木推车、平板车。

农村的独轮手推车

为了生计,奶奶学会了织布,因为织机很老土,产量低,收入不多。父亲在十来岁时就跟着队里的劳力去几十里远的山里驮树,卖给村里的人盖房子用。走几十里山路,硬是用双肩扛着一棵碗口粗的树料下山,经常肩膀都磨破了皮,流出了血,露出猩红的肉。

有时,父亲推着小推车,去山里推松树椴子,卖给窑厂烧火用。大都是母亲和父亲一起去,我也偶尔去过一两次,在小推车前栓一根粗麻绳,上岭就拉一阵。负重赶路,很累很累,还常常忍饥挨饿。

夏天,父亲从山上砍来一些芭茅草,搓绳子,大部分家里用,多了也卖点。我拿着蒲扇给他扇凉,蚊子很多,咬得全身痒痒的,扇着扇着,我就呵欠连天,昏昏欲睡,而父亲每次都弄到很晚很晚,我都睡了,朦胧中还听到他叭叭用巴掌打蚊子的声音。

砖窑烧出的土瓦

后来有了大一些的平板车,虽然一车可以拖更多的东西,但田间的路不平整,板车常常出状况。

有一年冬天,家里翻修房子,父亲拉着一板车砖窑里烧出的土瓦,我和母亲在后面推。经过一个小桥,转角时,不慎连人带车摔进了河里,我吓傻了,妈妈不由得大哭起来。好半天,父亲从水里爬起来,奋力将板车拉到岸上。回到家,钻进被窝,嘴唇发紫,全身瑟瑟发抖。

父亲是一个在苦水中泡大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忙忙碌碌,从身边走过,总有一股浓浓的汗味。从小没有大人的指导,一切都靠自己,为了养家,他自学了做瓦、烧窑、弹棉花做棉被,也会一些木工活。他是一个聪明而坚强的人,有困难总是自己忍着,再苦再累都熬着。

在田间干活的父亲

现在,父亲七十多岁了。我们每次打电话,都叫他不要再干活了。可他总是闲不下来,去年队里修路,他出工去搬石头,不小心扭了腰,又导致心脏不舒服,他才说自己是真的老了,有些活干不动了。

数十年来,父亲一直坚守着一种教育情怀

一定要孩子好好读书,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学习文化,从我们小时起,父母就有这种共识。几十年来,在父亲的心中,一直坚守着一种教育情怀。

在那个靠劳力挣工分的年代,子女早参加劳动,父母就早轻松。很多人都在父亲面前说过读书无用,但父亲一直没有动摇让我们读书的信念。

父爱,遥望远方

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那么坚持要让我们读书?他就向我吐露了他内心的想法。

父亲从小也喜欢读书,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读初中,离家很远,要带饭去学校吃。有一天,父亲不小心将带饭的瓦罐摔烂了。家里穷,没有钱再买一个,心里有愧的父亲就再也没有进过校园了。

不能读书,成了父亲深深的遗憾,他就把自己儿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再困难,也要让我们兄弟读出书来。母亲曾告诉我,在特别艰难的时候,为了省下钱给我们读书,家里几个月炒菜都不放油,直接在菜里加点盐来炒着吃。

父亲还告诉过我,之所以坚持让我们读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从小是没有父亲的孤儿,常遭人歧视和欺负,他觉得,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就只有读书。读出书来,做一个人上之人,就不怕别人欺负了,读出书来,从农村走出来,就一切都好了。

深沉的父爱,指路的明灯

父亲的话很少,碰到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话就多一些,都是跟我们循循善诱地讲道理,劝导我们好好读书,勉励我们,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还跟我们讲了很多读书的事例或故事,教导我们怎么才能读好书。

孩提时每到过年,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两件事。

每年腊月,父母都要把附近最好的裁缝请到家里来,给我们每一个孩子做一套新衣服,越大越爱漂亮的我们,穿上棱角分明的新衣服,别提心里有多美了,好像是得到了父母的一个大奖励。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父亲都要给我们发压岁钱,我们的压岁钱就是学费,我们高兴地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父亲顺势给我们讲一些读书的道理,我们就小心翼翼地将钱放在枕头底下,开了学,就拿到学校交了。

读书

在父亲的心目中,我们读书是家里最大的事情。从上初中开始,不管家里多贫困,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前,母亲都要杀只鸡,给我和二弟一人吃一半,一方面给我们增加营养,另方面也寓意我们考试会有个好机会,一定会考好。

记得有几次,家里实在是没鸡了,父亲就叫母亲将过年留下来的猪骨头拿出来,放些绿豆,用小瓦罐煨给我们吃。而他们,是从来不吃一口的。肉倒在碗里,端到我们面前,香喷喷的,我们是眼里含着泪花大口咽下去的。

我们懂得父母的心思,读书也非常认真,常常晚上用功到深夜。家家小孩都睡了,我家对着路的窗户还亮着灯,我和弟弟还在用功看书、写作业,村里人都把我们兄弟当作学习的榜样,父母也很欣慰。

说实话,我们那时候,对学习还真的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明确的目标,只知道拿个好成绩,父母会很高兴,就争取每次考试都尽量考高分。每次将成绩单和老师赞美的评语拿给父亲看,他的脸上有了笑容,我们的心里也非常非常开心,比在学校上台领奖状还开心。

认真读书

后来,我上了大学,弟弟也上了大学,现在我们的孩子也大都上了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都成了知识分子。父亲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都跳出了农村,拥有了受人尊重的幸福稳定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又得到了什么呢?在父亲节,我们给予他的,只有一个问候的电话,还有无尽的思念,我们无限感恩的思念着他,而他,一定又坐在门前,在守望着我们,也守望着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教育情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