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我就一直宅在家里,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各地的朋友们在网上聊天,谈论着网络上的各种趣闻轶事和是是非非……昨天和大家聊到了年的新网红时,几乎是一致认为去年上半年的“乞丐大师”无疑是去年最成功的新网红。
流浪大师这个“励志故事”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四川自贡。在20世纪6、70年代,自贡曾经也有一位和“乞丐大师”差不多的“知名人士”——“高级劳动力”。即便是在一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高级劳动力”在当时的自贡市也是孺幼皆知的“名人”。
西秦会馆“高级劳动力”是姓胡还是姓王,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当时大家都叫他“高级劳动力”,也就没有人去留意他的名字。他身材瘦瘦的,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如果收拾一下,也有仙风道骨的韵味。他每天拉着一辆自制的“架架车”(就是两个轮子中间夹一块木板的那种,北方叫平板车),在自贡火车站附近以帮人搬运行李等为生。鲁迅先生说孔乙己是唯一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自贡的“高级劳动力”,估计也是自贡市唯一一个戴着眼镜拉“架架车”的人。
恒候宫据说他本是名牌大学的英语高才生,自贡市最著名的学校——蜀光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自己又说了一些那个年代不该说的话,于是被打成右派,失去了工作。同时,老婆也和他划清界限,与他离婚了。
蜀光中学为了生活,也为了尽早成为“人民当中的一员”,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自己做了一辆“架架车”,去火车站附近帮人拉行李。
火车站不过,虽然他想“成为人民当中的一员”,但他始终还是与其他拉驾车的不一样:别人拉架车,休息时就是打牌喝酒;他却看书看报,还经常帮邻居的孩子们纠正一下他们的英语……有些出差来自贡的外地人见过他后,回去说:“还是人家自贡厉害,拉架架车的都懂得起外国话”。
彩灯公园有一次,他拉了一位干部模样的外地人。这位“干部”发现他虽然邋里邋遢,却又戴副眼镜,而且言谈举止都透出读书人的风范,于是就他们就边走边聊。当知道他是英语老师后,就开玩笑地说:“你虽然在拉架车,出劳动力,但你与其他拉架车的不同,属于高级劳动力。”没想到他竟接受了这个名词,并立即要求这位干部要多给他钱:“因为我是高级劳动力,所以收费就是要比别人高。”从此,“高级劳动力”就成了他的“专用词”,并在自贡市传开,成为自贡的“知名人士”。
平桥瀑布上帝是公平的,他对每个人都给于了成功的机会,就看当事人是否能抓住这个机会。去年的“乞丐大师”就是抓住了网络社会这个机遇,成功地从一名流浪者华丽转身变成网红。“高级劳动力”也曾经差点就回到三尺讲台,再次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
盐马古道那是七十年代末期,国家百废待兴,掀起了全民学习热潮。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成为当年最热门的学科,而当时最奇缺就是英语老师。这时,有个学校的校长来找到“高级劳动力”,想让他去当英语老师,但暂时没有编制,只能先按照民办教师来对待。
盐店街固执的“高级劳动力”虽然拉了这么多年架架车,但知识分子的臭毛病依然没有改掉。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坚持要求必须解决了编制才能去当老师,于是此事最后不了了之。这也成为他最后一次与教师擦肩而过,终身以拉架车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