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11月24日,南海之滨一声巨响,巨龙“长五”冲破苍穹,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冲破云霄、飞向九天。“长五”飞天,“嫦五”探月,这璀璨夺目的升空背后,有着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而他们,正是这一群体的一分子;他们,是一群逐梦航天的河南人。
杨宇航:逐梦航天,“嫦五”有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沈若宸通讯员游连勇周心悦刘可新
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冲破云霄、飞向九天,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时候,杨宇航立即前往发射塔架附近的氦气源库开展射后状态检查。此时距他从发射区撤回也只过了半个多小时。
氦气,作为稀缺资源,常用于火箭液氢贮箱置换、射前增压以及加注吹除等,在航天发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射一次长征五号火箭,对氦气的需求量是国内其他型号火箭百倍之多。特别是发射日当天,必须确保高压氦气平稳持续供气,出现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发射程序。
杨宇航与指挥员进行沟通
作为供气系统氦气岗位的负责人,从23日下午3点到火箭点火发射,杨宇航连续工作已经超过了12小时。长时间连续保障,不免感到有些疲惫。但他深知任务的重要性,坚持铆在岗位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困了就喝上一瓶红牛,泡上一杯咖啡解乏。与各岗位操作手保持着沟通,监视设备状态,记录设备参数,巡检供气管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杨宇航在记录设备运行数据
直到撤离发射区前,他仍带着大家把设备状态都检查确认一遍后,才登上最后撤离的车,心里为发射任务默默祈祷着。
得知发射任务成功后,他也松了一口气。从氦气源库返回那一刻,天已经微亮了。
要问杨宇航是如何与航天结缘的,那得从年11月20日那天讲起。当天早上,他和家人通过电视观看了“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首飞。火箭熊熊烈焰、直冲云霄的场景深深震撼了他,一颗献身航天的种子也在他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年大学毕业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发射场氦气岗位的操作手。作为最早到岗位的创业者之一,从库区建造到设备安装调试,他都参与其中。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流程,大家都没有经验。为了全面掌握设备性能,尽快形成供气保障能力,他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提升业务能力上。加班熬夜学习设备原理,积极下厂跟踪学习,为故障问题奔波忙碌,好像从没感觉到疲惫,但眼镜片却变厚了。
杨宇航在巡检设备
长五火箭首飞任务中,某个高压氦气瓶发生泄漏,若不将氦气及时转出,不但会影响任务进程,更可能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再加上氦气作为昂贵的稀缺资源,必须减少浪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考验着这位年轻人。与指挥员沟通后,他立即组织把氦气抽到其他气瓶,随之展开故障排查工作,成功完成了对阀门的维修,发射任务得以正常进行。
杨宇航在擦拭管路密封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河南小伙杨宇航一直奔跑在逐梦航天的路上,用他的勤劳实干为航天助力添彩。
韩金龙:接“长五”回家,为“嫦五”助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沈若宸通讯员肖璐罗好麟
提及火箭发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站在发射一线,跟火箭直接打交道的人。其实,每次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普通保障人员夜以继日的心血和付出。也许在镜头前,我们看不到这些普通人的身影。但是,他们所作的点点滴滴同样让人尊敬。韩金龙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为任务总体,韩金龙在发射场内主要担负航天器厂勤、空调保障,同时也负责接运火箭和航天器产品等特装车辆的保障。
在任务开始后,韩金龙可以说是团队中最忙碌的一个人。火箭及航天器产品接运,打好首战需要他;火箭和航天器进场后,厂勤和空调保障少不了他;火箭发射前燃料拉运,离不开他;最后发射成功之后,集装箱撤场,还得指望他,贯穿任务全过程全时段全领域,韩金龙负责的工作很多,压力很大,而他早已驾轻就熟,每次都能完成好手头各项工作,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韩金龙总是把功劳归功于团队,他经常说:“火箭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有大量火箭、航天器的服务保障工作,我所在的团队其实大都是幕后英雄,外界很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