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车标 >> 正文 >> 正文

江青的亲外孙王效芝18岁在亚运村当服务员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2/11/25

“富二代”“官二代”这些称谓在现今社会总的来讲是贬义的意味多一点,经常在网上看到仗着父辈的势力又仗势欺人了、所以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对这些有背景的后代是敬而远之、不敢沾边,没有什么好印象的。

但是,有这么一位身世背景很是显赫,却从来没有借家世来为自己的生活助力,活得很低调,他18岁在亚运村当服务员,靠下海经商建公司的高官后代,他就是江青的亲外孙王效芝。

王效芝的母亲李讷

王效芝的母亲李讷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女儿,也是唯一在毛主席身边长大得到父爱母爱最多的孩子。

李讷年生于延安,当时的主席已年近五旬,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李讷的降生给主席带来了欢乐,主席特别喜爱小李讷,但是也从不会给李讷特殊的待遇享受。

毛主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旨是:低调、诚实做普通人,李讷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也没有享受过专车接送等特别待遇。

李讷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报社做编辑,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主席女儿,她是用化名入职的。

由于李讷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知识面特别广,而且特别上进,在报社很快就崭露头角,算得上是报社的知名人物了。

很快时间到了年,李讷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由于这里有很多各地来的党员干部及干部子女等,其中有些人是知道李讷身份的,鉴于时代特殊,李讷身份又特殊,所以很多人是对她敬而远之,以免给自己及家庭招来祸端。

就在这时,一个热情的小伙子出现在李讷身边,小伙子叫徐宁,山东人,高中文化,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他的热情幽默渐渐赢得了姑娘的心,二人很快进入热恋。

这段恋情遭到母亲江青的强烈反对,但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李讷、徐宁二人最终喜结连理。

婚后第二年,王效芝出生了,当时叫徐小宁。

此时李讷和丈夫的婚姻已亮起红灯,毕竟二人家庭出身、背景差距太大,生活习惯、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摩擦越来越多、裂痕也越来越大,最终这段婚姻以离婚告终,孩子归李讷抚养。

王效芝坎坷的童年生活

婚姻破裂的李讷孤身一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北京,日子过得也还算平静安稳。

但随着主席的逝世、王效芝母子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当时年仅4岁的王效芝已能深深感受到母亲的悲伤与痛苦,看着母亲拖着羸弱的身体操持着这个没有父亲的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甚至靠着买旧书才能给正在长身体的儿子买点肉吃;寒冷的冬天,李讷也和其他普通百姓一样排队购买过冬储存的大白菜,然后用平板车运回居住的小四合院。

王效芝4岁后的童年记忆就是灰色的,家庭的原因也使他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得多。

那时的大街上大家就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瘦弱的女人使尽全力地推着装着白菜或米、面等的平板车,后面是一个年幼的小男孩在努力的帮妈妈推车。

那段时间里,母子俩的生活过得异常困难,除此以外,李讷由于母亲的原因精神也是高度紧张,处于崩溃边缘,身体也日渐衰弱。

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的幼小的王效芝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母亲早日从苦难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生活终于由于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转机。

在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的撮合下,李讷与也曾经是主席警卫员的王景清结婚了。

婚后的王景清对母子俩很好,王效芝终于又找回了久别的父爱,懂事的王效芝也把姓名由徐小宁改为叫王效芝。

王效芝低调平凡的幸福生活

相比其他哥哥姐姐王效芝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仅仅是职高毕业,但是在职高读书的他并没有虚度时光,早熟懂事的他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社会实践来充实自己累积经验,为以后真正走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年,北京正在举办亚运会,亚运村的服务员们尽心尽力地为全亚洲的运动健儿们服务着,其中就有刚满18岁的王效芝,这时的王效芝还是职高学校在读的学生,他是在学校的安排下随同学一起来到亚运村实习的。

他任劳任怨特别能吃苦还特别细心、不张扬,来此实习的他获得了同学、亚运村同事、领导以及运动员们的高度赞扬。

当一名新华社记者采访他时才发现他是主席和江青的亲外孙,于是一张名为《毛主席外孙在亚运村》的照片让王效芝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后来,有好多企业向王效芝伸出橄榄枝,组织上也要重新给他安排工作,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王效芝牢记着母亲从小就教导他的毛家家训:低调、诚实、做普通人。

毕业后的王效芝先到一家饭店做了服务员,凭着自己踏实肯干、不挑肥拣瘦,短短几年,一步一个脚印的从普通服务员干到了部门经理,也获得顾客和同事上下一致的好评,年年先进,但这并不是王效芝的最终目标。

由于幼年生活的困苦给王效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从小王效芝就立志长大后要去经商,给母亲和继父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更重要的是经商是自主创业,不会给组织添加负担。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工作几年有了点积蓄的王效芝准备下海了。

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这几年在社会上的磨炼,王效芝把目光落到了外贸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小规模公司。

最初几年也曾经被骗过、走过不少弯路,但即使是失败王效芝也从没想过利用外祖父的名声背景来打通自己的经商之路,虽然这是一条捷径。

失败了王效芝就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经历了几次失败后,王效芝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结识了不少商场上的成功人士,为之后创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公司终于在王效芝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的努力下日渐步入正轨。

由于做的是外贸业,客户难免会有外国客户,王效芝流利的英语就派上用场了,与客户的谈判不用翻译就可以自己搞定了,这得益与王效芝在职高时打下的基础。

下海经商多年,王效芝一直牢记着毛家低调的家风,勤勤恳恳的精心管理着自己的公司。

而且,由于王效芝是个内敛实干、不善言语的人,即使是在商场上也是如此,所以王效芝除了一些他必须出席的应酬外,很少去参加商业酒会应酬等活动。

虽然他在商海已遨游多年,但他身上仍然是干干净净,没有沾染上商场的不良习气,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仍然是给人一种儒雅随和谦逊的感觉,商业伙伴提起他也是一挑大拇哥,称赞他是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是生意场的一股清流。

人们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王效芝也不例外。

王效芝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是王伟,二人婚后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与他一样的是,他的妻子也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是红色家庭的后代,她是薄一波的外孙女,同样的是他的妻子做人也很低调,从来不用外祖父的身份背景来为自己为家人牟利。

在妻子默默的支持下,王效芝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王效芝在事业成功之余没有忘记陪伴家人,他对自己缺失父爱的童年记忆犹新,对母亲独自抚养他的艰辛历历在目,所以他尽量很少在工作外应酬,有时间就帮妻子做做家务,陪两个女儿玩耍。

现如今50岁的王效芝,有个很接地气的爱好,那就是在自家小院子种菜,经常来他家做客的朋友都品尝过王效芝亲手培育的绿色蔬菜哦。

王效芝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终于实现了自己从小立下的愿望,让父母、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结语:

作为毛主席、江青的亲外孙,王效芝有着显赫的身份,但他从来没有用这层身份谋取过任何利益,也没有享受过这个身份的任何特殊待遇,身边的生意伙伴、朋友甚至不知道他是主席的亲外孙。

王效芝一直牢记着外祖父的一句话“靠自己的本事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总把我拿出来唬人”,王效芝做到了,他做得很好,毛家的家风后继有人,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