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机械化”浪潮来得实在太太太太猛烈了。关于这个命题,车辙君算是有了深刻的感受。
比如我的某米手环在十一黄金周拥挤的人潮中走丢了。手腕上突然空出了装备栏,焦躁感让我又把机械腕表从摇表器里取出来,重新带回到手腕上。原本我以为这会是一场甜蜜的重逢,但我着实找不回初恋的感觉了。
这支表是度蜜月时购买的,情怀价值远大于实际价值。它品牌一般,带不出“收租大爷”般的豪气;份量十足,时刻提醒你它的存在;机芯老化,每两天就会有一分钟的误差。看来我的手腕彻底被电子设备娇惯坏了,没办法适应工业时代的产品了。
▲智能穿戴的最大功能在于能完美隐藏身份,因为它适合任何阶级的人
如你我所见,身边越来越多的机械正在被电子所取代。
作为一名机械工科生身处“去机械化”浪潮,当然会觉得有些许伤感。对比想想一些再日常不过的东西,会发现汽车工业“中毒”都不算深。
乔布斯的遗祸?
先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已经完成了去机械化。
乔布斯抛弃了翻盖和物理按键,让手机完成了“去机械化”的大踏步前进。Home键在iPhoneX上消失了,至此在手机上无法体会按下一颗全尺寸物理按键的美妙感受了。
去年为了强行全面屏,某些品牌发明了精密的弹出式结构,让人恍惚觉得机械在手机上的逆袭。但因为居高不下的故障率,和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发展,恐怕在明年的手机上不会再看到了。
▲这样的设计就和混合动力一样,只是过渡方案
最近的几款手机都用上了曲率很高的瀑布屏,手机的侧面都可以触控了。这使得物理音量键都取消了。至此,手机去机械化的进度条已经完成了99%,最后的1%仅存在于相机的机械变焦。
手机的“去机械化”彻底且成功。
不光是手机,用来码这篇文章的surface电脑严格来说是块平板,键盘靠磁铁与屏幕相连,没有风扇和硬盘转动的声音,唯一可见的机械结构是支架上的铰链;微单为了追求轻便,舍弃了单反上的五棱镜和反光板,光学取景改成了电子取景。
不说这些,就连我们的审美都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玩金属摇滚的少了,靠合成器和电脑制作的电音迷乱着鼓膜;前几年大火的《尼尔:机械纪元》中描绘的机械世界简单且硬核,今年最流行的游戏则变成了花里胡哨的赛博朋克。
机械之痛
韩寒在节目里说过:“中学的时候我练长跑,但我不喜欢长跑,因为跑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我之所以喜欢赛车,是因为机械是自身力量的衍生,弥补了无力感。”
人类肌肉所产生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10%。这样的数字显然在自然界是没有竞争力的。羸弱似蚂蚁,也能够举起体重倍的东西。
与肉体相比,人类大脑大约只开发出了全部机能的4%。凭借自己的高智慧,人类学会了利用机械使出“巧劲”。
古埃及人用最简单的滑轮杠杆就建造出了金字塔,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更是让人类彻底解放双手,社会生产力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发明了机械,机械也成就了人类。从这个角度看,“去机械化”这股风气似乎应该压一压了。
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机械成为人类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
电子化给人类带来的冲击力,是傻大黑粗的铁憨憨想象不到的。
首先,电子化大大降低了机械结构的复杂程度。
电控系统能使机械完成一些特别复杂的动作,甚至是纯机械结构无法完成的指令和操作。这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和运输和难度,而这就是实打实的成本降低。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三体》中秦始皇模拟的“人列计算机”,三千万大军模拟出的计算,只需放在一块CPU中就可以。
另外,电子化系统的衰退程度相比机械会小很多。
机械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细致的保养对机械来说能够“延年益寿”,但却不能“长生不老”。而电子化系统很少需要人为保养,系统的运转效率基本保持恒定。唯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电子迁移”现象,这是CPU为什么会越用越慢的原因。但这也仅限于微电子领域。
▲电路板老化后,针脚表面会变得凹凸不平,就是电子迁移造成的
最后,就是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机械不仅需要强大的化石能源作为驱动力,而且其本身的加工制造对环境的消耗也很大。
矿石开采、金属冶炼、开模塑形……每一项都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费。
反观电子系统,原材料来源只要铲沙子,然后制成二氧化硅,再掺一点通过金属用作导电就行。“去机械化”的确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更小,更何况“环境友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近似“无脑”的政治正确。
▲富铁矿中含铁量约50%-60%,而从沙子到二氧化硅的制取率能有92%
低成本、低磨损、低能耗,看上去哪一样都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为什么偏偏放在汽车上让人心不甘情不愿呢?我觉得其实和技术上的孰优孰劣没什么关系,只是一场争夺话语权的游戏罢了。
权力的游戏
这场话语权争论的战场从高校专业配置上就可见端倪。特意上母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