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车标 >> 正文 >> 正文

三个轮子自动跑,在武汉闹市区随拍一种专属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5/4/4

对于电瓶车的印象,可能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观光车,四个轮子敞篷运营,只在特定景区内部才有。相比之下,在湖北武汉城区闹市地带却有一种三个轮子的电瓶车,走街窜巷之中,可以随处看到这种车子的存在。车子是非正式量产出的商品,外观雷同,与一般的手推车相似,看得出来是经过一定改装,变成能够自动行驶,并且车头处往往还端坐着一位“驾驶员”。这样的车子,外观全敞开,无法载人,只能运货,穿梭在街头巷尾,十分有趣。

既然是非商用量产的车子,那么其也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出现,实际的确如此。行走武汉,来到汉口硚口区的汉正街附近,发现这里边的街道分布和商铺布局非常密集,曾经的天下第一小商品街名不虚传,而相应地也会孕育出非常多的特色来,除了密密麻麻的商品,南来北往的商贾,电动三轮车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奇”工具。这与区域内的环境和生意有关,毕竟大宗小商品来到武汉,来到汉正街,最不缺的就是上下卸货的脚力。以前是人,肩扛手提,最不济拉着板车来,但毕竟效率有限,电动车就慢慢被改装出现了。

所谓“慢慢”和“被改装”,说出了这类电动车的特点,即它出现的时间很缓慢,并非一蹴而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流行板车,板车名如其状,真的就只是一块板子组装而成。一般分为主体的横板,做出两排围栏,上面就能放置大宗货物,为了尽可能多装,通过绳子牵出来固定四角,货物体积还能更大。板车的下面是一对轮子,轴承刚好卡在板车左右两边的木制轱辘口上,再简单固定下,车子就能拉着走动。以此也能看出来,这个三轮电动车就是在板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来,加了电机和刹车。

不过,这种改装,看着简单,毕竟十分考验技术,非一般人能做到。好在汉正街周边,不仅小商品市场多,车行也不少,几乎所有车行都能接这个活儿,只不过不在门面上商量。改装之后的板车,外表看着有点不一样,首先取消了前方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完全截断,让板车只留下一块方型的板子,更加纯粹。其次,板车轮子中间的动力系统更复杂,发电机和电池组,还有刹车部分,占据的地方不少。最后,由于使用需要,便于操控,电动三轮车不免要在板车双轮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小前轮,它就这样诞生了。

对使用板车的人而言,非专用工作者不可,也就是在汉正街里上下拖拉货物的人。一来,其他地方不需要这样的车子,二来,即便有车子也不让跑,毕竟是个改装的私人产品。于是,曾经手拉肩扛的时代一去不返,从汉正街和利济北路,或者走沿河大道和友谊南路,再穿插到汉正街和小商品市场里,机动车难走的地方,全是这类电动三轮车。接驳货车,来回穿梭,走到商铺大楼下,匆匆卸完再往返走一趟,走得风驰电掣,看着十分潇洒。

再溜一圈汉正街,看下这热闹的街景,尤其是在生意长虹的时候,电动车也为街道增添了一丝风景。端坐在车头的“司机”,穿着小背心,双脚踏在刹车板上,遇到没人的路段果断加速,毫不快活。看到有障碍物,稍微减速,全程没有一丝惊慌,老司机更加干脆,双手叉着,嘴里叼着根烟,车子速度放得极缓,就差步行了。有时候接到电话,一边回应一边调整车头,挂掉电话后赶紧加速跑去,抢单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这类电动车虽然开得畅快,但具体来说,它的行驶还是有很多“潜规则”,也就是所有人都遵守的准则。混迹在汉正街,车子开着,只在稍微大一点的街道和巷子里走,只做搬卸货物的买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载客行为。车子进不了更小的室内空间,当然,也出不了更大范围的户外市政道路上。在买卖的时候,车子溜着弯几乎是随叫随到,价钱也公道;没有买卖的时候,统一停在路边,司机们则开始难得的休息时光。

整体来看,这样一台电动车,改造的成本不下于几千块钱,而使用的场景也有限。外行人看着它是一辆车,但内行人眼里,它只是营生的工具,与千百年来跑动的板车并无区别。车子开着爽快,要做的搬卸货物动作到底还得进行,那种辛苦和坚持非一般人能够承受。看着奔跑在街头的电动车,也就对劳动者这个定位和形象更加理解,面对生活,没有谁比谁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加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