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平板车 >> 平板车选择 >> 正文 >> 正文

原来高铁又稳又快跟这件事有关

来源:平板车 时间:2025/6/20
<

前几天

小编给大家带来了

杭台高铁全程运行

??司机视角视频受到网友欢迎和点赞

(点击图片查看原视频)

除了毫不吝惜

对中国高铁的赞美外

眼尖的网友也看到了

在10倍速播放的情况下

视频画面依然非常稳定

没有感到颠簸和抖动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中国高铁这么稳?

你可能会想到

无砟轨道、无缝钢轨、北斗卫星定位……

是的

这些都是高铁平稳的重要因素

近日

中央电视台就对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工务大修段芜湖北焊轨基地

进行了直播探访

高铁列车行驶为何能如丝般顺滑?

跟着央视记者看看吧??

来源:央视新闻

芜湖北焊轨基地

这个长三角唯一的

无缝钢轨生产车间

就藏着高铁可以

“平稳快速飞驰”的秘密

无缝钢轨生产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作业流程,为了尽量减少焊接,钢轨在出钢厂时,长度就达到了米。百米钢轨运到芜湖北焊轨基地,经过表面伤损、端部几何尺寸和平直度等一系列检测且认证合格后,会贴上属于每根钢轨的“身份证”(条形码)。随后,这些有“身份”的钢轨,经过轨端除锈、钢轨配对,正式进入焊轨基地流水线,钢轨通过辊道线传输,开始它们的“蜕变”。

在焊接作业间,钢轨焊接师一丝不苟地操控焊机:将两根钢轨“亲密”对接,接缝处两端瞬间接上电流,在焊接状态时,接头的温度超过0摄氏度,仅需2分钟接缝处就会被聚热烧红,随后“砰”的一声迅速挤压,两根钢轨便被融合成一根。焊机将此过程再重复三次,米长的“短轨”得以延长5倍,焊成一根米长钢轨。如果以平常步速行走,从米钢轨的一端到另一端需近七分钟。

焊接后的接头,还要经过打磨,经过机器、人工的“混合双打”,将焊接时形成的焊瘤,打磨到标准范围内,焊接接头顶面焊瘤打磨余量,甚至能达到0.2毫米。

打磨好的焊接接头,还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接头的韧性,改善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在时效场经过24小时沉淀,消除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后,才能进行校直、铣削、探伤、外观检验等作业。

探伤检验和外观检验是米钢轨获得高铁铺设资格的最终考验。操作人员用精密的探伤仪,在钢轨接头上下左右进行内部无损探伤,随后对其进行外观检验,只有“探伤”和“外观”检验都合格的钢轨才能上道铺设。

那米钢轨怎么运送到高铁线路上进行铺设呢?怎么变得更长呢?做这个工作之前,首先要把米钢轨装上专门运送它的“长轨车”上。

起吊一根长米、重30吨的钢轨,需要36台群吊同步作业,在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操作下,检验合格的米钢轨被吊起后稳稳地放在长轨车上,整个耗时虽长,但一气呵成。

长轨车——长钢轨专用“快递车”,是由36节长度为12.5米的平板车组合而成。由它将米长钢轨运往高铁的建设现场去铺设,到现场焊接成2公里长,最后再将相邻的2公里“更长”钢轨焊联起来,形成可供高速列车“纵横驰骋”的无缝钢轨线路。

芜湖北焊轨基地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具有米长钢轨焊接能力的焊轨基地。先后为京沪、沪宁等高速铁路焊接钢轨逾1.8万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1公里的纪录就在其焊接的钢轨上诞生。基地目前拥有焊机、正火机、调直机、精铣机、除锈机等诸多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钢轨焊接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创造了年焊轨公里的全国铁路最高纪录和28.85万个上道焊头“落锤不断、外观不超、探伤无瑕”的骄人成绩。

来源:上海工务大修段大江资讯

文字:李超图片:万士华

原标题:《原来高铁又稳又快跟这件事有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