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黄帝“见飞篷转而知为车”(《淮南子·说山训》),黄帝是车的发明者,因此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也有古籍记载车是尧帝时车正奚仲所造,他还发明了马拉车。《世本·作篇》:“奚仲作车。”《古史考异》:“禹时奚仲驾车,仲又造车。”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车最早为商代所造,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车可以证明这一点。车字商代金文字形下部两侧为车轮,中间为车厢,一竖为独辕,西周金文有时省写,成为繁体“率”的来源,可能是中部为车厢,而上下两横表示两轮。
从商代到春秋末古车只有独辕,甲骨文字形车字皆为独辕,战国时才出现了双辕车。先秦到战国时期,车主要用于战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最早用于战争的是指南车,它是一种作战时指示方向的车子。
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蚩尤施放浓雾,黄帝则造指南车指方向,使蚩尤无处藏身,最终大败蚩尤。战国末期以后车的战争功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交通运输功能逐渐加强,用于交通运输的车种类也很多。
车除了用于战争和交通运输以外,根据车轮子的转动带动整个车子向前运动的特点,人们又把一切依靠轮子的转动来工作的器具称为车。如用来纺线的称为纺车,用来扬谷的称为风车,用来灌溉的称为水车,等等。
后来又发明了利用转动的轮子来切削物件的工具——车库训义进一步泛化,“车”又泛指一切机器,如“试车”、“车间”之“车”。词义虚化,用车床切削加工的动作也称为“车”。例如“车零件”之“车”,“车”的宾语是零件,“车”表示的是一个动作。
中国的造车技术至迟到春秋末年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约成书于战国初年的《考工记》对我国当时的造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说文·车部》中关于车的构件字的分析阐释也有充分展现。
车部中车的构件字从大的方面看有轮、轴、辐、舆、辕等。轮,《说文》:“有辐日轮,无辐日辁。从车,仑声。”“辐,轮也。从车,品声。”可知,古代的车轮有的有辐条,有的无辐条。车轮的圈叫“辋”,车轮中心的圆柱形部件叫“毂”,毂的外圆凿有一圈扁状的眼,用以插入车“辐”。检验车轮制造水平的方法也很多,如用圆规、标准平板、悬绳等检验其足否正圆、是否平正、上下对立的一对辐条是否笔直等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95.html